以下为《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暖原因”微课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的经济活动及生存的影响都已初露端倪,是当今世界各国及科学界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根据有关资料,培养学生利用资料、图标分析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分析成因过程中联系了大气的热力作用中的保温效应,学生在高一学过,有一定基础,本节课主要是针对高考设计的,具有一定的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
全球气候变暖的成因
教学难点:
结合大气保温作用分析全球气候变暖的成因
教学准备
Ppt课件准备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展示“北极熊生存环境变化”图片,引出全球变暖是近代人类最关注的问题之一,这部分内容在必修一《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中讲述。及这节课主要内容有:
1、气候变化的概念
2、不同时期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
3、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4、全球变暖的原因、影响及应对措施
明确这节课主要讲述“全球气候变暖的成因”
展示“全球气候变暖的成因”结构示意图
1、自然原因
全球变暖
的原因 2、人为原因
利用图片引出“全球气候变暖的成因”中的自然原因为地球处于温暖期。
幻灯片展示:人为原因:1、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人类大量燃烧化石燃料向气中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多。2、毁林:人类大面积砍伐森林,导致二氧化碳吸收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多。
思考题
(一)幻灯片展示思考题:
1、为什么大面积砍伐森林,二氧化碳浓度会增多?
2、 温室气体只有二氧化碳吗?
3、为什么温室气体浓度增多,全球会变暖?
(二)利用幻灯片讲述并展示思考题1、2的答案
1、为什么大面积砍伐森林,二氧化碳浓度会增多?
绿色植物(森林)进行光合作用会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温室气体只有二氧化碳吗?
温室气体不仅是二氧化碳。《京都议定书》中规定的6种温室气体是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氢氟碳化物、全氟化碳、六氟化硫。
幻灯片展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示意图讲解思考题3。并总结答案
3、为什么温室气体浓度增多,全球会变暖?
因为温室气体能够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从而使大气增温,大气再通过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从而起到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通过三个思考题把温室气体及其增加对全球变暖起的作用进行了讲述。
巩固练习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4年4月29日,“2014巴黎气候大会中国媒体启动仪式(北京站)”在京顺利召开。该活动意在调动中欧民间社会力量应对气候变暖。
材料二 图瓦卢是位于南太平洋,由9个珊瑚岛群组成的岛国,陆地面积26平方千米,最高点海拔4.5米,随着全球变暖,40年后图瓦卢就会被海水淹没,而马尔代夫、基里巴斯等国也将步其后尘。
材料三 下图是近几年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示意图。
阅读上述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代表近年来二氧化碳增长的曲线是 __________。
(2)近几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导致全球气温________,
这主要是因为二氧化碳强烈吸收________ 的缘故。
五、升华练习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下图为地球热
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回答
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增强。下列数字所示环节与大气保温作用直接相关的有(双选)( )
A.① B.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形成尊重自然、和谐发展的态度。
2、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形成从综合的视角认知地理现象的意识,对地理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即使地理事物和现象发生、发展的过程,从而较全面的观察、分析和认知不同地方的地理环境特点,辩证的看待地理问题。
3、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形成从空间--区域视角认知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意识,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空间格局有较强的观察力,并运用区域综合分析、区域比较、区域关联等方法认知区域,简要评价区域现状和发展。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课堂容量较小,探讨时学生会把很多不相关的问题引入,耽误课堂时间,以后尽量把课堂时间调控好。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