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原子的结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原子的构成,了解原子中各粒子的关系。
2、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含义,并会查阅相对原子质量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分析、比较归纳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2、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增加学生对微观粒子的感性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对原子结构的学习,进行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2、了解张某某教授事迹,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索的热爱。
教学重点:原子的构成及粒子间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
三、教学方法:
指导学生阅读,讨论与交流、分析比较法,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
利用水电解的实验,回忆分子、原子的定义,以及化学变化的实质。
思考、回答
回顾旧知,引入新课
【设疑】原子还可以再分吗?
原子的内部究竟是什么样子呢?
【投影】1803年,近代化学之父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没有人能将原子再分,原子是实心体。
倾听
了解历史上最早的原子结构模型。
【投影】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森通过实验发现了电子,电子带负电,是所有物质的原子共有的粒子
倾听
通过汤姆森发现电子,并提出新的原子结构模型。
【投影】1911年卢某某等人进行了“XXXXX粒子散射实验”
【投影】卢某某原子结构模型
倾听,理解。
培养学生用模型化的方法研究微观问题。
【视频】播放动画“原子的构成”
【提出问题】结合原子结构的探索历程,阅读教材所示内容,你能从中获取关于原子构成的哪些信息?
学生阅读教材,讨论交流。
归纳总结
(1)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两部分构成的;
(2)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3)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有中子(氢原子没有中子)
(4)原子核内的质子所带电荷与核外电子所带电荷数量相等,电性相反,因此,原子不显电性。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课堂练习】请根据碳原子的信息,分析碳原子的构成,并说明碳原子不带电的理由是什么?
思考,交流表达。
巩固所学知识。
【讲述】我们已经知道原子很小但也有质量,让我们一起来看几种原子的质量。
【投影】氢、碳、氧、铁原子的质量:
/
倾听,并体会原子的质量很小。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讲述】利用投影讲解相对原子质量的含义。
【问题】请同学们总结什么是“相对原子质量”?能用表达式表示出来吗
倾听,理解什么是“相对原子质量”。
交流表达,总结公式。
/
通过图示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投影】构成原子的各种粒子的质量和相对质量。
粒子种类
质量(kg)
质子
1.6726XXXXX10-27
中子
1.6749XXXXX10-27
电子
质子质量的1/1836
观察表中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讨论交流,总结: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电子的质量可以忽略不计。
培养学生分析数据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查表】查P62表3-4,填写几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
氢
1
0
1
碳
6
6
12
氧
8
8
16
钠
11
12
23
观察表中数据,看看你又能发现什么?
讨论交流,得出: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培养学生分析数据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自主阅读】张某某教授就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了卓越贡献。
【课堂练习】找出汞原子,氧原子,氢原子,碳原子,铁原子,磷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你对原子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家庭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题
2.绘制一张原子的模型图
阅读,体会科学家探究历程。
学生思考,交流汇报。
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
巩固所学知识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