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力教学设计

本文由用户“a6753668”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1-14 13:00:03 举报文档

以下为《摩擦力教学设计 》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2018年房山区骨干教师远程网络培训仿学教学设计

?

?



教学基本信息



单位

南尚乐中心校

年级

?五年级



学科

?科学

课题

?摩擦力



教师姓名

?李某某

观摩课例设计教师

?隗娜



观摩课例课题

 果实



?

?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科学》是以培育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科学课在目前的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摩擦力这个词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但许多摩擦现象却发生在学生的周围,只不过学生没有觉察而已。本课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对摩擦现象开展研究活动,并能够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从而得到相关的知识。



教学背景分析



文本分析:本节课内容是首师大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三单元《力与生活》中的第三课。是在学习了推力、拉力、浮力等基础知识之后,进行的研究内容。教材从研究小车的运动开始,转到力的概念认识、力的测量;然后进入本课的学习。此前学生已经掌握力的概念,知道力又大小和方向,并会用弹簧秤测定力的大小。本课的知识与初中力学知识联系紧密,为将来学习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惯性等知识打基础。



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认识和了解了推力、拉力、浮力等,知道力的大小和方向,力能够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并且能够熟练使用测力计测定力的大小,这些将成为本节课学习的基础和铺垫。



教学方式:以讲授、实验探究为主。以学生为科学学习的主体,教师主导课堂教学。在教学中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让学生通过现象提出问题、推测猜想、设计实验,通过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同时充分利用各小组的相互合作,使学生之间有更好交流,让教学更容易突破重难点,再辅以课件教学,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工具(手段):观察体验、课件演示、实验探究、讲授等。



?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科学概念:

1.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发生摩擦,会产生摩擦力;

2.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表面光滑,摩擦力小;表面粗糙,摩擦力大;

3.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量有关: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物体越轻,摩擦力越小。

过程与方法 :

1.学习测量摩擦力的大小;

2.推测、设计实验检验摩擦力与接触面和物体重量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养成认真进行实验的习惯;

2.了解摩擦力在生活中的作用。

3.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物体重量有关。

教学难点:掌握测定摩擦力大小关系的实验。



?

教学流程示意(可选项)



1、创设情境、感知摩擦力 2、提出问题、猜想假设 3、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4、交流汇报、得出结论 5、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

?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设置意图



?一、情境导入,温故知新

?

?

?

二、新课讲解

(一)理解概念

实验探究

分享交流

效果评价

三、归纳总结

拓展提高

?谈话:我的家乡大石窝盛产石头。北京故宫、人民大会堂、天安门、毛主席纪念堂、中华世纪坛、卢沟桥等所用很多石料及石雕艺术品大多出自大石窝。比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家乡的情感。可在实施中发现,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且时效性差。再三思考之后,觉得不如直接用教材中的内容:把一块木块放在桌上,用力一推,木块为什么向前滑动一段距离后会停下来?从而直接认识摩擦力。这样简单直接,更容易引发学生的思考,效果会更好。

2、在实验过程中,实验要求不够明确和严谨;实验用时太长,直接导致后面的时间紧迫。

3、在交流汇报的环节,应该耐心听学生汇报而不是为了节约时间而接学生的话;并且应该多找几组学生汇报,在学生们的反馈与交流中,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实验结论,这样理解得会更深刻,更有利于记忆和解决生活中的运用。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多加注意,争取提高每节课的时效。



?

?

?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摩擦力教学设计 》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