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教学实践改进应用课例》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课堂实录
第1节《力》
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第一节 力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2)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2)从力用三要素表示的事例中认识科学方法的价值。
⒉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图片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⑵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二、教学重点:
1、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和力的三要素,用示意图表示力。
2、力的概念和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在这一节中要学习一个新的物理概念-------力。力是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常用的一个概念。也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这一节我们就来探究有关力的一些知识。我们日常生活中从事哪些工作时要用到力?
a、课件出示:举重、拔河、推车图片等等
b、由图片分析与论证:
运动员 举起 杠铃
小朋友 拔 绳子
人 推 车
推土机 推 泥土
起重机 拉 重物
物体 作用 物体
结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第一个物体指施某某物体:第二个物体指受力物体)
1、一个物体受到了力,一定有别的物体对它施某某.施某某物体与受力物体总是同时存在的。
2、产生力的条件:至少要有两个物体;物体间要有相互作用。
(二)、力的单位及符号
1、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为了纪念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用他的名字来命名力的单位。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 N ”。用F表示力通常。
2、了解一些常见的值.
.用手托起一个苹果,手对苹果施加的力大约是1N。
.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为1N;
.成年男子右手的握力大约是700N;
.一个质量是40kg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是400N等等。
师:相互接触的物体可以有力的作用,不接触的物体也可以有力的作用吗?
出示图片
生: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也会产生力的作用.
(三)、讨论:船是如何离开岸边的?
划船时,船到岸边,人用力推岸,对岸施加力作用的同时也受到岸施加的力的作用,船离岸而去.
结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四)、如何判断物体有没有受力呢?
1、力的作用效果 师出示图片(如:弓的形状发生改变、竿子发生了形变等等)
生:观察并回答——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简称形变).
2、力的作用效果
师:物理学中所说的力是什么呢?我们可以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感受它。
1、感受力作用的效果
(1)投球手把静止的棒球投掷出去(分析:静止 运动);(2)棒球被接球手接住(分析:运动 静止);(3)接球手将棒球击出(分析:棒球的运动方向发生了改变)。
生:观察并归纳: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方向发生了改变
师: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书:
第一节 力
力(F)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为 N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力的两个作用效果 a、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b、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 作用点
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
八、作业:
P5页:第1、2、3、4题
九.运用名言激励
1、人生只有走出来的美丽,没有等出来的辉煌。
2、不求与人相比,但求超越自己,我努力,我坚持,我一定能成功!
3、将来的你,一定感谢现在努力的你!
谢谢!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教学实践改进应用课例》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