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解方程:例4、例5》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解方程:例4.例5》教学设计
*** 冯某某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P69例4、例5。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等式的性质,学会用等式的性质解ax±b=c与a(x±b)=c类型的方程。
2.进一步掌握解方程的书写格式和写法,并理解在解方程过程中,把一个式子看作一个整体。
教学重点:理解在解方程过程中,把一个式子看作一个整体。
教学难点:理解解方程的方法。
教学方法:观察、分析、交流和尝试。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出示习题:解方程。
(学生自主解答练习,并说一说是怎么做的,并强调书写格式。)
引出课题:本节课继续学习解方程。
(板书课题:解方程)
引入问题、探究新知
出示例4:引导学生分析题意,列出不同的方程。
(预设三种方程)
以列出方程3x+4=40为例,让学生观察思考如何求出方程的解?学生可能会疑惑:方程的左边是个二级运算不知道如何解,教师可提示学生这样思考(先把3个铅笔盒的支数看成了一个整体,先求这部分有多少支,再求一盒多少支)。
即:解方程时,也就是先把谁看成一个整体?( 3x )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解题过程:
3x+4=40
解: 3x=40-4
3x=36
3x÷3=36÷3
x=12 (自主检验)
(巩固练习,提高认识)
2、出示例5:解方程2(x-16)=8
教师提出任务:这样的方程会解吗?试一试,先独立思考,同桌前后讨论,请不同的学生讲解,在学生讲解之后,板书明确解题过程和格式,继而进行小结。
(1)、(先把x-16看作一个整体)板书计算过程:
2(x-16)=8
解: 2(x-16)÷2=8÷2 (把x-16看作一个整体)
x-16=4
x-16+16=4+16
x=20
(2)、用运算定律来解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计算过程:
2(x-16)=8
解: 2x-32=8 (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2x-32+32=8+32(把2x看作一个整体)
2x=40
x=20(自主检验)
(巩固练习,提高认识)
达标检测,拓展提高
看图列方程并求解。
/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识?有哪些收获?
(引导总结:
1.在解较复杂的方程时,可以把一个式子看作一个整体来解。2.在解方程时,可以运用运算定律来解。
板书设计:
解方程
例4:3x +4=40
解: 3x =40-4 (先把3x 看成一个整体)
3x =36
3x ÷3=36÷3
x =12
例5:2(x -16)=8 (把x -16看作一个整体)
方法1: 方法2:
解:2(x -16)÷2=8÷2 解:2x -32=8
x -16=4 x -32+32=8+32
x -16+16=4+16 2x =40
x =20 2x ÷2=40÷2
X =20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解方程:例4、例5》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