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重》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本文由用户“cyj19861010”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1-10 07:34:16 举报文档

以下为《《有多重》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有多重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 2.培养学生的估计和解决与千克、克有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掂一掂、猜一猜中帮助学生建立千克、克的质量概念。 4.培养学生与人友好合作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进一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 教学难点:正确估计生活中一些常见物品的质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老师昨天上超市买了一些大小差不多的苹果。估计一下:几个苹果大约重1千克? 学生随意估计的结果可能是杂乱、盲目的,在此矛盾的基础上,教师提问:怎样估计才能尽量使结果准确一些呢?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学生分四人小组讨论:怎样估计才能尽可能使结果更准确一些? 学生的估计方法可能看有:拿出一个苹果称一称,再根据这个苹果的质量去进行推算;先称好了1千克重的物品,用手掂一掂,再去掂苹果,看几个苹果的质量掂起来和前面的感觉相似;直接用秤称等。 2.全班交流。 3.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估计方法带领学生进行验证。 问题:从录像中你明白了什么?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学生再次用弹簧秤称出1千克重的物品,然后用手掂一掂,然后猜一猜,哪样的物品的质量重1千克。 2.第2题。先让学生拿出一枝铅笔估一估,再用天平称一称。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1.总结:说一说估计一样物品的质量要使结果尽量准确必须注意什么? 2.想一想,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

教学反思:

通过教学,我体会到计量单位的教学,不能教师的“说”和示范,而是注重以学生的“做”为基础,让学生自己活动、体验、感悟,充分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最后通过自己总结提炼作为知识外显的手段。“体验”是计量单位教学的关键。体验是指由身体性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感情和意识。教学关注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千克,是为了获得关于“千克重”的触觉表象,而表象是形象思维的基础。表象有两个特点:它的形象性和概括性。对于如此抽象的千克重,怎样才能具有形象性?可以让学生掂了1 千克重的物体后说说感觉如何,还要用比1千克重的物体和比1千克轻的物体让学生用手去掂掂,在比较中巩固表象。至于概括性,可以让学生在掂量物体的重量时,提供不同形状,不同大小,不同质料的物体,使学生排除物体的质料、形状、大小、颜色等属性,而把有关重量的感觉概括出来。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有多重》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