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三首》教学反思

本文由用户“Bobbidi牛牛”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1-07 20:08:58 举报文档

以下为《《杜甫诗三首》教学反思》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语文教学反思

高二年级

翁 涛

本大周所学习的课程为《杜甫诗三首》,这三首诗在整个教材中地位非常突出,非常重要。不仅仅是因为这三首诗写得有多么精彩,语言文采多么出众,思想内容多么深刻,更是因为因为杜甫本人“诗圣”的地位和他诗歌“诗史”的地位,其诗歌风格的“沉郁顿挫”,对时代及后世影响的深远。他的一生非常悲苦,可谓是“活在忧伤中,死在忧愤中”,即使是这样,不同于一般诗人文人的是——杜甫一生忧国忧民,关心民生疾苦,关注黎民苍生,心系国家,在自己都“手脚冻皴皮肉死”、“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卷我屋上三重茅”,茅屋为秋风所破的时候,他仍不忘“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某某,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是何等的难能可贵,这是何等的胸襟和气度、精神和品质!他的眼中、心中时刻装着人民和国家,这种境界之大、格局之广,在文人中古今独步,空前绝后。这是一种真正的“大我”!

既然这一这一课这么重要,那么肯定要把它上好,讲精讲透。正因为如此,决定了这也绝非易事。通过事实证明,在上课的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现将其反思如下:

本课需要知人论世,知其人,论其事,这一点非常重要。虽然杜甫名气很大,而且学生已经学习了杜甫的很多诗歌,问题就在于学生对杜甫生平、代表作、成就、地位、思想、事迹、风格等知之甚少,甚至是一问三不知。这就无形中加大了上课的难度,我不得不将杜甫作一番详细的介绍,尤其是杜甫一生的四个阶段,并且要求学生能够做好笔记,这样就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到时课在规定的时间内无法完成,课程进步滞后。

针对这一问题,我进行了一定的反思,并且给自己提出要求:在以后的上课过程中,不能也不可能面面俱到,要学会取舍,要详略得当,该详细的详细,该省略的省略,要重点突出,该讲的一定要讲好,不必讲的大可以不讲。该学生讲的老师就不要讲,把主动权留给学生,同时,这也能凸显学生的主题地位,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杜甫诗三首》教学反思》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