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我设计的自行车》教学反思》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我设计的自行车》教学反思
我国被称为“自行车王国”,据统计目前中国大约有五亿辆自行车,平均两三人就有一辆。在我国自行车是最为普遍、方便的交通工具,不论人们工作还是学习都离不开自行车,它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对自行车并不陌生,但是平时却很少会仔细的观察它。
课前我布置学生去观察生活中的自行车,并搜集相关的资料,同时我也搜集了大量相关知识素材:从自行车的结构外形、功能作用、发展历史、种类变化以及最新的概念款自行车的资料。经过仔细斟酌,精心设计,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班级的实际情况,量体裁衣,制定出了相适宜的学习内容。前期大量的浓缩知识结构,结合课件,给学生们在头脑里建立一个便捷快速的网络体系,更加利于创作。而欣赏评述概念款自行车的内容,则在外形设计、功能创新方面给了学生一个明确的启示。
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机会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在提问的设计上,我力求精练。通过不多的语言配上恰倒好处的图片让学生生动的了解自行车的演变、古今自行车的区别、以及自行车的好处。对自行车的结构我让学生通过观察、回忆,并利用简笔画让学生了解每个部分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互相的关系,为设计打好基础。然后我在此基础上进行添画。调动学生的设计欲望。短短二十多分钟,学生们的作品丰富且富有创意。没有一个人不敢去下笔,没有一张雷同的作品。同学们兴趣索然,沉浸在自己的设计大师的世界里。
很可惜,因时间关系只让三位同学来讲述自己的成果。当然,活动的目标达到了。但当整个活动结束,仔细回顾各个环节时,不免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在措词方面,我没有去细细推敲。面对低年级学生,应该尽量语言通俗化。而我在课件中使用到了“结构”、“功用”、“发展史”等词汇,尽管进行了解释,但依然从书面上提高了难度。
另外,在最后的评述阶段,因为时间,只请到三位同学讲述自己的设计创意,而后没有进行集体展示。没能够给更多的学生这样的表现机会,非常遗憾!并且在对学生的评价没有达到全面性,未能关注全体学生,对学生评价语言也不够丰富。这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都将引以为戒,从这几方面去努力,从而更加完整的去完成每一个教学任务。
正如一些前辈们所说:只有反复地去听课、评课、上课、不断总结和反思,才能够拿出一堂好课。话语虽朴实简单,但简单的背后却是不变的真谛!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我设计的自行车》教学反思》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