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

本文由用户“毕竟我叫长得丑”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1-10 17:30:51 举报文档

以下为《教学案例》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教学课例研究作业

课题研修人

李某某

任教学科

物理



教学课例名称:

光的反射



一、教材分析

初中光学内容主要有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折射现象,光的反射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并有广泛的应用。本节是在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学习平面镜成像的前提条件,因此,本节课内容在光学中处于基础地位。对于光的反射,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本节内容的难点是从实验现象中总结出反射规律,以及应用光的反射规律来解释、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作光路图的能力要求是比较高的。光的反射规律是光学中的重要规律,是理解平面镜、球面镜作用的基础,也是本章的重点知识。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光在一些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认识光反射的规律,了解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义;

2.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了解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光的反射现象,体验和感悟我们是如何看见不发光的物体的;

2.通过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用实验的方法获得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位置的关系,测量反射光线与法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总结探究的结论,获得比较全面的探究活动体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以及分析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并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学生学习能力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好奇心强,同时又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进行演示实验和计算机的模拟实验的观察,使学生在头脑中有清晰的光的反射现象和光的反射规律的表象。



三、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接受任务——思考讨论——合作实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

为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先是师生共同完成对“三线共面”问题的探究,让学生了解探究性物理实验的方法和步骤;之后,让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学习“二角”的关系,以充分发挥其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我们能看到物体是因为有光进入我们的眼睛。太阳、电灯、蜡烛等物体发出的光会射到我们的眼睛里,我们就能看见这些物体了,许多物体本身不会发光,我们也能看见这是为什么呢?  

   光→人眼(光的接收器)

      直接发光的物体→光源

      间接发光的物体→本身不发光的物体

(备注:光在任何物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反射。)

二、新课教学:

(一)自主学习,思考下列问题:

1什么是光的反射?

2 什么是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入射点、入射角、反射角?

3 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4 入射光线和反射光能能在法线同侧吗?

5 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关系如何?

(二)合作探究:小组交流与讨论上述问题,教师巡视。

(三)知识梳理:

1.光的反射现象:光射到物体表面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2.几个基本概念(一点二角三线)。

(1)入射光线AO

(2)入射点O: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交点。

(3)反射光线OB。

(4)法线:过O点作反射面的垂线ON。

(5)入射角∠i: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6)反射角∠r: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提问:引入入射角∠i及反射角∠r的意义是什么呢?

  学生讨论:(可能情境:甲认为,数学题常用“东偏南20°”来表示方向,所以入射角∠i及反射角∠r是表示光线传播方向的;乙认为,甲的观点是正确的,因为地理上也是用角度来表示方向的。)

3.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

(1)提出问题:光在反射时遵循什么规律?

即: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入射光线和

反射光能能在法线同侧吗? 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关系如何?

(2)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

①如图所示,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桌上,再把一张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②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角度射到O点,经平面镜的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径迹。③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重做几次,并注意观察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的位置。④取下纸板,用量角器测量ON两侧的角i和r。⑤纸板ENF是用两块纸板连接起来的,把纸板NOF向后(前)折,看在纸板上是否还能得到反射。

(3)分析与结论

实验次数

入射角∠i

反射角∠r

反方向入射,光路是否重合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相对位置

把纸板NOF向后(前)折,在纸板上是否还能得到反射光线



1

0°

0°

是

位于法线两侧





2

30°

30°

是

位于法线两侧





3

45°

45°

是

位于法线两侧





4

60°

60°

是

位于法线两侧

不能



 结论:

反射定律①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同一平

面内②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注意:不能说入射角等于反射角。)④在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4)评估交流

①怎样使纸板能稳定地竖直在平面镜上?

   学生在讨论中提出多种方案,如在纸板后做一个支架,用纸盒的一个侧面,用泡沫包装盒,等等。

  ②怎样得到“一束光”?

有人首先提出用太阳光,但马上有人反对,认为太阳光不是“一束光”,又有学生想到前一节刚做的小孔照相机,其外筒可以利用,透过外筒上的小孔,能得到“一束光”。可是,如果阴天怎么办?用手电筒。集中大家的讨论结果,认为用一张开有小孔的黑纸蒙着手电筒,就能得到“一束光”了。有学生提出用激光笔,效果更好。

  ③怎样画出光的径迹?

问题提出后,立即有学生想到,把光对着O点入射,分别沿着入射光和反射光线点点,用直尺连接OA、OB即是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了。

  ④为什么有些同学的实验失败了?

比如,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度数很接近,但是不相等?

演示实验一:在玻璃盒中点燃蚊香,使里面充满烟雾,比较手电筒的光线与激光光线射入其中的效果。

  演示实验二:用激光演示仪演示光的反射。

  在演示实验的启发下,找出实验失败的原因:

A光的路径记录不够细心;B角度的测量不准确;C光束不够细。

⑤如何改进实验,使实验更容易进行并使数据更准确?

A改用激光笔作光源(可以使光路更清晰);

B在纸板上先细心地画好角度。通过改进再进行实验.

C可以用方形玻璃水槽,在底部放一面小镜子,装满水,滴入一些奶茶、自制一个合适的量角器,贴在水槽后面。(可以避免纸板容易导致不垂直的问题,水中的每一个位置都可以入射,都可以显示光路;另外,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可以直接读出来,避免了确定光线的位置、测量角度的手法等问题造成的误差对实验数据的影响,同时,更省时间。)

4.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1)平行光线射到光滑表面上时,反射光线也是平行的。

特点:只能从一个方向看见物体。

(2)漫反射:平行光线射到凹凸不平的表面上,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

特点:能从各个方向看见物体。



五、课例研究综述



今后努力方向是探索更科学合理的课堂评价机制对学生进行评价,更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教学案例》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