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刘某某认识秒 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注重活动体验 建立时间观念 ——认识秒
是否属于
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
否
学科
数学
学段: 第一学段
年级
二年级
相关
领域
数与代数
教材
书名:《义务教育教科书 数学 二年级 下册》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3年 6月
教学设计参与人员
姓名
单位
联系方式
设计者
刘某某
北工商附小
***
实施者
刘某某
北工商附小
***
指导者
课件制作者
刘某某
北工商附小
***
其他参与者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课程标准(2011))》中指出: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等十大核心概念。在数与代数领域,培养学生的数感、推理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是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有创造的设计教学过程;正确的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的发展;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课上要精心设计丰富的实践活动,借助学生的手将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具体,让操作真正有效地支撑起学生的思维活动。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
1.北京版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
本课《认识秒》是北京版教材第四册第八单元时、分、秒的认识的教学内容。本单元共有三个例题,分为两个部分进行学习。第一部分是认识时间单位时某某。例1.进一步认识钟面,了解钟面的时刻、结构以及时间单位间的关系;例2.学会看钟面上的时间,会时间的两种写法。第二部分是认识时间单位秒。
(2)纵向梳理,承上启下,沟通脉络。
本节课是北京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时、分、秒的认识”中的例3“秒的认识”,是在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学看钟表(整时、半时)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际学习时间单位“时、分、秒”,并能正确读出几时几分和几时半,知道时间单位“时”与“分”的关系的基础上学习的,同时为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学习“24时计时法”打下基础。
2.多个版本教材对比分析
人教版教材 苏教版教材
北师大版教材 北京版教材
几个版本教材的不同点是:人教版、苏教版、北京版教材都是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引入时间单位“秒”的,都是秒的认识是单独的一课时,北师版教材是分和秒这两个时间单位一起来认识,更加突出的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和分的认识。
几个版本教材的共同点是:
借助生活情境引入“秒”。几个版本的教材分别创设不同的生活情境,使学生
感受到现实中需要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比如:北京版和苏教版都选择了“同学们赛跑的场景”借助学生的校园活动经验,来引入秒。人教版设计的生活情境更为丰富,有春晚新年钟声敲响前的倒计时、赛跑、跳绳、红路灯。
(2)注重观察、操作、交流等感受分和秒之间的关系。
几个版本的教材都是通过让学生观察钟面认识秒针,通过操作发现分针走一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从而自己发现1分=60秒。
(3)结合生活经验,在活动中体验,建立1秒、几秒的时间观念。
几个版本的教材都设计了多种的体验活动, 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的体验1秒、几秒、几十秒能做什么,帮学生建立时间观念。
学生情况分析
1.教学前测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基于这一理念,我们的数学教学首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并且对其进行客观地分析,课前我对学生进行了前测。
前测人数:37人
前测题目及分析:
前测题目:
1. 生活中常用的比“分”还小的时间单位是( )。
2. 钟面上又细又长,走得很快的是( ),它走1小格就是( )。
3. 1分=( )秒
4. 30秒能干什么呢?(请你在下面写一写)
2.前测分析:
题 目
第1题
第2题
第3题
正确人数
32人
28人
37人
正 确 率
86.5%
75.7%
100%
第4题分析:30秒能干什么呢?(请你在下面写一写)
答题
情况
不会写
答案不正确
回答不完整
正确
举 例
人 数
8人
4人
17人
8人
百分比
21.6%
10.8%
45.9%
21.6%
从第1题的结果中不难看出,由于有生活的经验,大部分的孩子知道秒这个时间单位。
从第2题可以看出,学生对于秒针在钟面上走1小格是多少还有部分同学不是十分的清晰。
从第3题中的100%正确率可以看出,学生由于有生活经验和前面的学习经验,所以分和秒之间的关系这个知识点孩子们都知道。
第4题中的考查目的是看看孩子们有没有对秒的时间观念。前测结果:发现有21.6%的同学完全不知道;有10.8%的同学虽然写出了答案,但写的内容不正确; 有45.9%的同学写出了30秒内可以干什么,比如:跳绳、跑步、看书、削铅笔、整理学习用具等(其中大部分孩子写的都是可以跳绳,由于学校每天课间操时间都带着孩子们跳绳,所以孩子们有这样的生活经验),但不能用具体的数量表示出;全班只有21.6%的学生能具体写出30秒内做什么。比如:30秒可以从1数到30;30秒我能跳60个绳,姐姐30秒跳100个。
我的思考:
1.创设实际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秒”的必要性。
时间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非物质性的存在,就连世界上那些伟大的物理学家和哲学家也无法对时间做一个明确的定义。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认识时间是有一定难度的,那么选择怎样的情境更有利于学生的知识构建,有利于诱发出学生对新知的好奇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呢?春晚倒计时的场景,是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感受现实中需要有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由此引入“秒”的认识。
2.设计多种体验活动,帮学生形成时间观念。
从前测中可以看出,认识秒这一课中知识层面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不难,但真正的建立1秒、几秒、几十秒的时间观念,就成为了孩子们的困难点。因此教学中要通过设计多种活动,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难点。课堂上通过让学生深呼吸、数数、眨眼、拍手等活动,帮学生充分的体验1秒,建立1秒的时间观念,感受1秒的时间很短暂。通过写字、做口算、背古诗、跳绳等活动帮学生建立几秒和几十秒的时间观念。
教学方式:观察、演示、操作、探究
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
技术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大号钟表。
学生:小钟表,学习单。
教学目标(内容框架)
在“新年钟声敲响前的倒计时”这一实际情境中,感受现实中需要比“分”更
小的时间单位,认识时间单位“秒”。借助钟面认识秒针,知道秒针走1小格是1秒,分针走一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是60秒,知道1分=60秒。
2.在数数、深呼吸、写字、写口算、背古诗等多种活动中,感受到时间的长短,建立1秒、几秒、几十秒的时间观念。
3.结合具体情境,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时间观念,养成珍惜时间和遵守时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建立1秒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形成秒的时间观念。
教学流程示意(可选项)
教学过程(文字描述)
一、创设情境,激发体验
(播放新年联欢晚会的片段)
谈话:同学们在我们这几课的开始的一分钟时间,老师带着你们看一个小视频,说说人们在做什么?
学生:说一说(主持人和观众期待着新年钟声的敲响,正在倒计时)
(新年倒计时)一起重温倒计时
谈话:刚才我们进行倒计时,数字之间经历多长时间?(1秒)
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
问题:你们能举例说说生活中在哪还听过、见过有关“秒”的事情呢?
学生说一说
小结:看来时间单位“秒”在我们的生活中的应用还真不少,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秒。(板书课题:认识秒)
问题:你有什么问题吗?
学生提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春晚的倒计时”和“红路灯”等,让学生感受现实中需要有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由此引入“秒”的认识,感受学习秒的必要性。通过让学生说自己见过有关时间单位秒的事情,增强学生对秒这个时间单位的感受。)
二、探究新知,自主体验
活动1.认识时间单位“秒”,感受分和秒之间的关系
出示:观察钟面(出示一个钟面)
问题1:今天我们请来了每天陪伴我们学习的钟表来上课。我们上节课认识了时某某,看着钟面你能介绍一下它吗?
学生介绍钟面(时针、分针、秒针、每一个小格、1时=60分等)
追问:秒针长什么样呢?
学生看一看,说一说(又细又长的针是秒针)
问题2:有关秒针你都知道什么?
学生:秒针走一小格是1秒,秒针走一个大格就是五秒。
追问:走2个大格呢?3个大格呢?4个?5个?
拿走35秒是几个小格?几个大格呢?
学生说一说
追问:仔细观察钟面,看看秒针和分针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观察,同桌交流
全班交流:
我发现:秒针走一圈就是60秒,分针走了一个小格就是1分,所以1分=60秒。
一起看着钟面数一数
小结:我们通过观察发现秒针走一个小格是1秒,秒针走1圈,分针正好走了1小格。由此找到了分和秒之间的关系,1分=60秒(板书)
之前学习了1时=60分,今天又学习了1分=60秒,看来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60。
活动2.体验“1秒”,感受价值
??(1)体验1秒
师:原来秒针走一个小格就是一秒,就是这样吗?(放映课件:钟面上秒针一动,同时滴答一响。)
师:一秒钟就是这么滴答一下(师手势做一下)。
学生:闭上眼睛再次感受一秒
说一说:你能在1秒钟里做点什么呢?
学生:数一个数、可以做一次深呼吸、眨一下眼睛,拍一下手,可以站起来,迈一个台阶,打开灯,看电视时可以调一个台,可以打开电视机的开关,一秒钟脉搏跳2下。
做一做:一起数一个数,深呼吸一次,眨一下眼睛、拍一下手
师:经过刚才的活动,你对1秒有什么感受?想说点什么?
学生:一秒很短。
[分析: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1秒看不见,摸不着,1秒到底有多长,只有让学生经历丰富的活动,才能形成自己的体验。在这堂课中,把学生对秒的体验预设为重点,新课程着力强调“经历”,对于抽象的、非物化的“时间”,通过学生自己用声音和动作等来配音、配动作,调动了眼、耳、口、手等多种感官同时参与活动,在实际动作中体验“1秒”的长短。]
(2)感受1秒的价值。
师:短短的1秒钟,滴答一下就过去了,其实,在1秒钟里也能干许多事呢。老师这里搜集了一些资料,一起来看看。课件出示
师:了解了这些,你理在又想说点什么呢?
生1:想不到一秒钟还能做很多事。
生2:一秒钟也很有用,时间很宝贵,我们要珍惜时间。
师:短短的一秒钟却是那么有价值,因此,时间很宝贵,连1秒钟都不能浪费,对吗?说到这儿,让我想起了咱们中国有一个闻名世界的飞人,知道是谁吗?(出示课件)刘某某2004年奥运会上获得男子110米栏世界冠军的成绩是12秒91。短短的12秒91,还不足13秒钟时间里,就产生了一个世界冠军,刘翔简直太了不起了。如果他慢上一丁点儿,获得金牌的人还会是他吗?因此,1秒,对他来说对于我们来说,至关重要,我们要分秒必争、争分夺秒。
活动3.体验“几”秒,建立时间观念
1.体验内化“秒”——估时游戏(估计5秒、10秒、20秒、45秒、60秒)
师:我们用了很多方式体验了1秒,下面来做个游戏,你们用自己喜欢地方式估计时间,觉得到了5秒举手。
学生:介绍自己地方法
全班一起:体验5秒 数数、拍手
师:小闹钟也想和你们做游戏了!小闹钟交待游戏规则:(“全班起立,同学们当你听见‘开始’,就把眼睛闭上。如果你认为10秒到了,请坐下,比一比谁是合格的小闹钟。”)准备,开始!(课件演示:10秒小闹钟)(全班学生开始游戏,游戏结束后交流估计的方法。)
估计20秒
估计:国歌地音乐长度是多少秒?(45秒)
交流方法
数一数:从1数到60,看谁用的时间接近60秒。
2. 体验内化“秒”—感受30秒有多长
学生在学习单上,写字,做口算,背口诀
同桌交流
3. 体验内化“秒”— 感受1分钟
追问:我们知道了30秒自己写字、做口算的数量,那1分钟呢?
学生说一说:根据30秒的数量,推理出 1分钟的数量。
问题:我们每天的大课间都体验1分钟跳绳?
那你知道30秒能跳多少个吗?10秒呢?
做一做:1分钟背诵古诗
小结:我们一起体验了几秒,几十秒,1分钟的时间长短,其实我们发现一分钟我们可以跳100多下绳,背诵5首古诗,写十多个字。我们不要小看这样的一分钟,一分钟的价值挺大的。那么,我们这一节课有多少个1分钟呢?(40个)。在这40分钟里我们将会收获更多的知识。
三、巩固练习,拓展体验
1.我会认一认。
生活中除了我们今天认识的钟表外还有很多表里也藏着秒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介绍其它表示秒电子产品:电子表、秒表等
你能读出电子表上的时间吗?
学生读一读
2.我会填一填。
小刚跑50米用了9( )。
刷一次牙大约用4( )。
从1数到30大约用了( )秒。
15秒大约能写( )个字。
深呼吸1次大约用( )秒。
(带着学生测一测深呼吸一次的时间 )
3.我会比一比。
小刚、小月、小明跑步。小刚跑一圈用59秒,小月跑一圈用1分3秒,小明跑一圈用58秒。谁跑得快?
跑步比赛。谁跑得快?谁跑得慢?让学生说说理由。渗透同一段路程,用的时间越少,成绩就越好。1分3秒=63秒(单位换算)
4.我会说一说。
播放视频1:红绿灯 黄灯闪烁,我可以通过了吗?3秒钟里可能会发生什么呢?
学生说一说
小结:在这短暂的几秒钟里,我们要学会等待,可能危险就会发生。
播放视频2:课间操跳绳 比一比一分钟谁跳的多? 坏一次绳耽误几秒呢?
学生说一说
小结:一定要坚持!当你停下来的时候,时间就悄悄的溜走了,其他人却在坚持。
四、课堂小结,深化体验
师:同学们,时间是由一秒、一分、一时、一天、一年组成的,我们能够做时间的主人,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古人说过: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XXXXXXXXXX生:老大徒伤悲!
学生: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板书设计
认 识 秒
1分 = 60秒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在评价方式的设计上:根据低年级孩子的特点本课采取课堂观察、课后作业分析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课堂上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1)看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态度)
(2)与同伴的交流合作。(学习方式)
(3)课堂完成练习的情况。(学习效果)
本节课的练习2:比一比谁跑的快,检验的是本节课的知识目标;
练习3:我会填一填,检验的本节课能力目标;
练习4:我会说一说,情感态度目标(出示课件)
课后实践性作业: 讲秒的故事。
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300-500字数)
1.结合生活实际,感受秒的意义,实现数学与德育的有效结合。
本节课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能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感受学习秒的意义。从创设春晚倒计时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秒的必要性;通过体验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秒的实际意义;应用中讨论黄灯时该不该过马路,让学生感受到几秒中有可能发生的危险,学会等待;通过生活中跳绳的视频,学生发现坏一次可能要耽误几秒,让学生知道做事情一定要坚持,当你停下来的时候,时间就悄悄的溜走,其他人却在坚持,时间是不会等着你的。令人惊喜的是在下课出教室的时候,有的同学在门口停下来,让别的同学先走,还说道:几秒钟可能会发生危险,我们要谦让。
2.注重活动体验,积累活动经验,建立时间观念。
从前测中可以看出,认识秒这一课中知识层面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不难,但真正的建立1秒、几秒、几十秒的时间观念,就成为了孩子们的困难点。因此在课堂上通过设计丰富的体验活动,帮学生突破学习难点。让他们充分体验1、几秒、几十秒,感受它们的长短,建立秒的时间观念。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刘某某认识秒 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