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和反思

本文由用户“yx273606992”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1-10 18:21:12 举报文档

以下为《教学设计和反思》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苏某某》教学设计 邯山区一中 刘某某 一、教学目标 1、把握历史事实,理清文章脉络。 2、分析人物性格,重点剖析传主的性格特征,体会传主的人格魅力。 3、分析文章塑造人物的艺术技巧。 4、对传主的功过得失和价值意义进行讨论、评价。 ?二、教学重点 1、分析人物性格特征,体会传主的人格、精神。 2、评价传主的功过和价值。 ?三、教学方法 1、前两课时翻译 2、第三课时主要是教师引导 3、第四课时主要是学生讨论 ?四、课时安排:4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3课时 ?课前预习:运用古汉语工具书,结合课文注释,通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一)导入:欣赏歌曲《苏武牧羊》: 苏武留胡节不辱! 雪地又冰天,苦忍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 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夜坐塞上时闻笳声入耳痛心酸。 转眼北风吹,雁群汉关飞。白发娘,盼儿归,红妆守空帏。三更同入梦,两地谁梦谁; 任海枯石烂,大节定不亏。终教匈奴惊心碎胆共服汉德威。 ?????这是一首广为流传的民歌,歌曲里所歌唱的苏武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汉武帝时,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十九年,正如歌曲所唱,苏武历尽艰辛,持节不屈,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光耀千古的英雄。现在,就让我们走近苏武,走进他充满血泪而又辉煌无比的人生。 (二)安小标题,理清脉络 ????很多同学阅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总有一个感觉,就是拿起容易放下难,总想一口气把文章读完,因为这篇文章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那么我们现在给文章的情节发展添加小标题,这样一来,曲折复杂的情节就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文章的脉络也就出来了。 ????方法:同学们先各自提出自己概括的小标题,然后全班进行讨论筛选,评选出最佳的小标题。 ????要求:小标题要准确概括情节变化,并尽量展现人物性格特点,同时注意语言的通顺凝练。 ?小标题: 1、初使匈奴,单于某某。?2、缑王谋反,祸及汉使。?3、舍生取义,以死明志。 4、卫某某劝降,威武不屈。?5、饮雪吞毡,此志不渝。?6、李陵劝降,忠贞如一。 7、武帝驾崩,恸哭数月。?8、汉匈和亲,请还苏武。?9、历尽艰难,发白归汉。 ?(三)分析人物,总结手法 1、小标题概括文章情节,因此我们从小标题中就能概括出苏武的性格特征:忠君爱国、威武不屈、贫贱不移、忠贞不渝、坚韧不拔(答案不限) ?2、从小标题概括出的苏武的性格只是其性格特征的概貌,如果要深入挖掘人物的性格,我们还需从细节的分析入手。 ????文章并不具体描述苏武的每一事迹,而是有详有略,比如文章对卫某某和李陵劝降的部分就描写得特别详细,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处理,用意是什么? ????卫某某和李陵对苏武的劝降是最能表现苏武的气节的,所谓“真金不怕火炼”,面对威逼利诱,面对死亡威胁,多少所谓的英雄好汉都经受不住考验而变节投降,唯有苏武始终信念如磐石般坚定,宁死不屈,忠贞不渝。 ?3、既然卫某某和李陵对苏武的劝降是文章的重头戏,那么我们且仔细研读这部分。 ????这部分主要是人物对话,找几个同学进行分角色朗读,务必读出每个人物各自特有的语气。 ?4、通过分角色朗读,我们体会到了每个人物极具个性的语言,那么这些语言都表现了人物怎样的个性? ????卫某某:傲慢自大、阴险狡诈,是个卖国求荣的小人。他先是“威逼”苏武,用杀死虞常的行为企图“杀鸡儆猴“结果吓倒了张某某,却吓不倒苏武。接着他又用死亡来威胁苏某某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的理解。他们觉得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思想精髓,也是我们民族不断前进的内驱力。在物欲横流的今日,更有其现实意义。进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一环节,学生开始时争论激烈,后来基本上达成了共识。 人物对比是可引起学生的兴趣。他们先朗读描写李陵、卫某某和苏武的语段,卫某某的傲慢自大、阴险狡诈,的小人嘴脸、李陵的愧疚和苏武的忠贞不二,不卑不亢一身正气通过朗读展示了出来。学生对此环节很感兴趣。 不足: 1、课前预习时应在加强时代背景的补充,让学生了解那个时代,了解士大夫的追求,他们在理解苏武思想时就会更顺畅更深入。 2、补充李陵的《答苏武书》,让学生再评价苏武,体会苏武精神的难能可贵。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教学设计和反思》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