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树中学九年级化学课堂教学教案

本文由用户“qq258427653”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1-08 17:47:49 举报文档

以下为《青树中学九年级化学课堂教学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第2课时 化学方程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及其表示的意义。

(2)会从质、量、数等方面读化学方程式,并能利用化学方程式求出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能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什么叫做化学方程式

【教学难点】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教学准备】

课件及相关图片

【教学方法】

设置情境法、问题对比法

【教学互动设计】

【导入新课】

[思考]化学上有没有一种式子,既能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又能反映质量守恒定律的特点呢?

[总结]国际上为了便于交流,化学家采用国际通用的化学方程式来表示化学反应。

【自主学习】

(学生阅读教材的内容,划记重点内容,完成自主学习题,将不懂的问题记录在“我的疑问”栏目中)

【我的疑问】(学生的疑问,教师释疑和质疑预见问题)

自主学习后,我还有一些不明白的问题:

【合作探究】

1、学生先做后讨论,完成合作探究题

2、小组展示

3、教师点拨合作探究中存在的问题)

【推进新课】

1.化学方程式的定义

[阅读]什么叫化学方程式?请大家阅读课本寻找化学方程式的概念。

[回答]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总结]化学方程式指的是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如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O2CO2;磷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可表示为:4P+5O2 2P2O5。

[思考]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化学反应具有哪些优点呢?

[交流讨论](1)表示出了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组成。

(2)表示出了反应进行所需要的条件。

(3)表示出了质量守恒定律,很明显地看到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发生变化。

[总结]化学方程式具有如此多的优点,它把“质”和“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既表示出了反应物和生成物是什么,又表示出了各反应物和生成物量上的关系,以后我们再表示一个化学反应时就要用它的化学方程式。

2.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阅读]化学方程式具有哪些意义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96进行总结(以木炭燃烧为例)。

[回答]化学方程式具有两点意义。

(1)表示出了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如:C+O2CO2,反应物为C和O2,生成物为CO2,反应条件为“点燃”。

(2)表示出了反应物与生成物间的质量比。



即每12份质量的碳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补充]从微观上看,还能表示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微粒个数比。如:每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分子在点燃时生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总结]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1)表示出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2)表示出了反应物与生成物间的质量比。

(3)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微粒个数比。

[思考]对于4P+5O22P2O5这个反应,反应物与生成物间的质量比如何表示?

[答案]计算过程如下:



[讲解]计算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时,应将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乘以各物质前面的化学计量数,这样的计算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而且将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比化简后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如124+160=284,31+40=71。

[提问]化学方程式应该怎么读?

[回答]化学方程式能客观地反映出化学反应中“质”和“量”的变化及关系,其读法有异于数学中的方程式。其中的“+”读成“和”;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间的“==”读成“生成”,不能读成“等于”。以磷燃烧为例:

(1)宏观读法: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了五氧化二磷。

(2)微观读法:每4个磷原子在点燃条件下能与5个氧分子完全反应,生成2个五氧化二磷分子。

(3)质量读法:每124份质量的磷在点燃的情况下,能与160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284份质量的五氧化二磷。

[交流讨论]课本P97的讨论题。

[注意]尽量鼓励学生多回答一些信息,只要从这三个化学方程式能得到的都对。

[练习]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三、典例剖析

例1 (多选)将3g某物质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据此可判断该物质的组成中( )

A.只含碳、氢两种元素

B.可能含有氧元素

C.一定含有氧元素

D.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0%

例2 目前有关部门做出决定,司机酒后驾车会受到严惩。交警常用一种“酒精检测仪”检查司机是否酒后驾车。其反应原理为C2H5OH+4CrO3+6H2SO4==2X

+2CO2↑+9H2O,反应中红色的CrO3转变为绿色的化合物X,则X的化学式为 ( )

A.Cr2O3 B.CrSO3 C.Cr2(SO4)3 D.Cr2S3

【课堂小结】

[小结]同时还知道化学方程式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非常有用的工具,利用它既可以知道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又可以知道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从而把我们对化学的学习从质的研究引向量的研究。

【归纳整理:(板书设计)】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第2课时 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

(1)定义: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2)意义:①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

②表示反应物与生成物间的质量比;

③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微粒个数比。

(3)读法:“+”读成“和”;“”读成“生成”。

【检测训练】

1、课堂目标达成:学生完成预学案

2、小组交流后展示

3、教师对学生的解题给予恰当的点评

【课后巩固提升】 1、课后作业

2、书本上的习题

【教学反思】

化学方程式是联系质量守恒定律和进行化学计算的桥梁,是继元素符号、化学式之后又学习的一种化学用语。本节课只是简单的介绍了什么是化学方程式以及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为课题2的学习做好知识铺垫。课堂学习氛围浓厚,学习兴趣盎然,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青树中学九年级化学课堂教学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