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本文由用户“maoli75369”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1-09 02:33:19 举报文档

以下为《教学反思》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教学反思

关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_**学 孙某某

近年来的高考英语考试中越来越重视考查学生的语篇理解和交际能力。高考大纲对阅读理解能力测试也提出了明确要求,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在试题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而新教材和新课标对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基本理念是“自主、合作、探究、以人为本、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合一”,倡导任务型教学和研究性学习。此外,在各类英语考试中,越来越重视英语阅读能力测试,难度也逐年增加。这表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成为高中英语教学的重点之一。英语教师应该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积极应对这种变化。

作为高中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充分利用教材,恰当地运用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一、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提高学生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效率

阅读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加强对学生语篇理解的培养, 只有在语篇理解的前提下, 才能逐步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英国语言学家韦斯特指出, 阅读教学不仅是目的,也是教学手段。阅读教学中, 要努力打破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 改变解释单词、分析句型、翻译课文的传统做法。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的教育理念,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整个教学过程就是要通过教师的启发与指导, 经过学生自己的积极思考和交际活动来实现。换言之, 只有通过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设计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进行独立思考的习惯, 以增强教学效果。要设法变被动的接受式学习为主动的探究式学习, 变知识的传授为技能的培养, 使学生在不断思考、归纳和总结中, 获取新的知识, 并从实际阅读中总结摸索出切实可行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在教学实践中, 通过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外阅读三个阶段, 教师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直接获取信息的能力。

高中英语新教材课文一般较长,内容较复杂,如何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阅读内容的热情和兴趣,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阅读前教师的导入工作就显得尤其重要。可利用合理利用标题,预测课文大意,设定阅读目标等方法。合理利用 “读前”部分提供的问题或信息,以及课文中的插图启发学生思考,从而引出学习的相关背景知识,导入话题,使学生产生读的欲望,以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准备状态,带着目的和愿望去读,充满信心去读,变被动式阅读为主动式阅读,也有助于形成阅读技巧,提高理解能力。

  

二、紧扣语篇教学, 注重培养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 教师往往只注重语言形式的教学, 而忽视了语言意义的教学。教师总是将一段完整的阅读材料分割开来, 逐字逐句地翻译和讲解, 有时还进行一些无谓的对比和引申, 把一堂课的时间几乎全部用于字、词、句的分析和语法讲解上。这种教学方法极不利于当前素质教育的开展, 更不利于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所以, 要改变这一现状, 就必须改变课堂教学模式, 采用语篇教学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实际阅读教学中, 教师应着眼于阅读材料的总体结构, 在文章的谋篇布局上下工夫, 引导学生理解主题思想,分析层次脉络, 挖掘深层内涵, 总结写作风格, 从而最大限度地获取作者想要传达的信息。在语篇理解和提高语言能力的同时, 更要注重交际能力的培养与提高。阅读不仅是一种接受性技能, 而且是读者与作者的信息交流, 是一种积极的交际活动。所以, 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对阅读材料进行分析、判断、推理、概括的能力, 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体和内涵。

具体地说,首先要理解教材。理解教材是一个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结合的辩证过程,

学生对阅读对象有了感性认识,给理解教材奠定了基础。指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多层次的阅读。

  第一层,略读或粗读(fast reading):粗略地阅读全篇,从整体上了解课文的大意和轮廓及作者意图。

  第二层,精读(Intensive Reading):找每一段落的主题句,抓细节,猜词义等细节活动。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提醒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或生活经验对文中信息进行逻辑推理和分析判断,帮助学生掌握课文的段落结构,分析各段之间的逻辑关系,使学生准确理解人物性格、事实原因、事物发展规律、作者的观点以及文章字里行间的深层含义。

  第三层,读后小结(post reading):力求从所读内容中受到启发,活跃思想,创造性地对待课文所提供的知识和结论。如果学生阅读能力较强,还可以进行课文复述,改写,以及谈对课文的感想。

其次、分清阅读材料的体裁,了解不同体裁的结构特征,多方位地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近年来,高考英语阅读材料所选择的文章涉及了记述文、论说文和应用文等多种文体。高考题选材多样化的趋势,意味着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不仅要注重阅读材料的内容,而且要注重阅读材料的体裁。新编英语教材所选择的阅读语篇具有时代性,涉及的知识面广泛,题材和体裁更是多种多样。为了能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好阅读材料,教师根据文章体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思路指导,指导学生理清课文线索和主旨大意,学生便会逐渐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自觉地使用教师所教的一些方法和技能,从而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不再将注意力集中在语法和词汇上,也就避免了以往将文章搞得支离破碎的错误。教师充分利用内容丰富的教材,指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阅读实践。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到体现,主观能动性得到发挥,学生便会逐渐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自觉地使用教师所教的一些方法和技能,从而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能力。

三、坚持整体性原则, 重视语篇水平的阅读教学

语篇理解和整体阅读是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语篇教学是培养学生各项能力, 尤其是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每一篇文章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句子之间有其内在的联系, 如果脱离了具体的语言环境, 将其分割开来, 单独进行词汇、句式的讲练, 不但不利于整篇文章的理解, 而且会妨碍阅读能力的提高。具体地讲, 语篇教学就是从理解整篇内容入手, 运用所学语言和背景知识捕捉文章的重要语言线索, 从而对所读文章获得一个总体印象, 并充分利用语篇功能, 通过主题句和关键词来揣摩、判断作者的态度和立场, 进而对篇章加以深层理解, 找出其脉络层次, 总结各部分的中心思想, 以达到扩大输入,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目的。因此, 阅读教学的重心不能只停留在句子水平上词与句的理解, 而是应该逐步过渡到在语篇水平上理解文章的整体构思、风格文体等方面的内容。从认知学的角度来看, 人的认知能力从低到高可以分为六个层次, 即: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判断,高一级认知能力包括低级各层次的能力, 各级认知能力与语言学习的关系呈逐渐上升趋势。由此可见, 语篇水平上的阅读能力要远远高于句子水平上的能力, 学生对语篇结构的认识和理解能力越强, 其阅读水平也就越高。

  对于高中学生,即将面临参加高考,阅读的重点应放在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深层理解上。如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推理能力、归纳能力等。还应特别注意对学生进行阅读技巧、解题方法的训练,继续培养学生的猜词能力和迎考的良好心态。总之, 在高中英语语篇教学当中, 采取适当的阅读教学策略, 提高阅读效果, 不仅符合高考和新课程的要求, 而且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更有助于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为学生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当然, 阅读能力的提高决非一朝一夕之功, 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足够的知识储备和阅读量。也就是说, 仅限于课文的阅读内容是远远不够的, 教师还应引导和鼓励学生增加语言实践量, 延伸英语阅读空间, 拓宽阅读内容视角, 使学生养成持之以恒的阅读习惯。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教学反思》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