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气压带和风带 (第2课时)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运用海陆热力差异原理,解释北半球冬、夏某某中心的形成和分布。
2、简述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重点】
解释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识别北半球冬夏季海陆气压中心的空间分布。
分析说明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难点】
东亚和南亚季风的形成原因。
气候类型的判断。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复习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及分布
【引发思考】这种标准的气压带和风带实际当中能否存在?
不能,因为此气压带和风带形成有一个前提是地表均匀,但实际上地球表面并不均匀,由于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原因的影响,大气环流要复杂得多。尤其是北半球,陆地面积比较大,海陆相间分布,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大陆增温和冷却的速度都快于海洋,气压带被分裂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
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一月、七月气压分布图,并让学生画简图表示。
【活动】(36页)
1、冬季大陆温度低于海洋;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
冬季大陆会形成高压,这主要是因为大陆气温低,空气冷而重。
夏季大陆会形成低压,这主要是因为大陆气温高,空气暖而轻。
图中的气压带被高低压中心切断。这说明海陆热力差异对气压分布有重要影响。
2、从纬度位置看,a图中的空气柱位于副极地低气压带,b图中的空气柱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如果以这两个空气柱为中心,画闭合的等压线,将会看到带状分布的气压带被高、低气压中心切断,这说明海陆热力差异对气压分布有重要影响。
认识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
1月份,亚欧大陆温度低,形成蒙古高压;太平洋地区温度高形成阿留申低压,大西洋地区温度高形成冰岛低压。
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
7月,亚欧大陆气温高,形成印度低压;太平洋地区气温低,形成夏威夷高压;大西洋地区气温低,形成亚速尔高压。
【提问】分析亚欧大陆
冬季大陆的高压中心,切断了哪个气压带?
夏季大陆的低压中心,切断了哪个气压带?
【学生回答】略
【讲解】
亚洲大陆
太平洋
北美大陆
大西洋
一月
亚洲高压(又称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阿留申低压
高压
冰岛低压
七月
亚洲低压(又称印度低压)
夏威夷高压
低压
亚速尔高压
冬夏某某中心比较
?
冬季
夏季
同一纬度
气温比较
大陆
海洋
大陆
海洋
? 冷
? 热
? 热
? 冷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结果
?北半球
气压带被分裂成一个个气压中心
?南半球
气压带分布比南半球明显,南纬30度以南基本呈带状分布
高、低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对世界各地的天气和气候有很大影响。
季风环流
冬季:
1月前后,大陆上降温快,温度低,气流下沉,形成强大的冷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压带(副极地低压仅保留在海洋上)。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空气由高气压指向低气压,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东亚盛行西北季风,南亚盛行东北季风。
夏季:
7月份前后,在北纬30XXXXX附近,由于亚欧大陆受热快,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印度低压最为突出,使副热带高气压带只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北太平洋的夏威夷高压和北大西洋的亚速尔高压。
亚洲季风对比
南亚
东亚
分布
印度半岛、中南半岛、
我国西南
我国东部、日本、
朝鲜半岛
季节
1月(冬季)
7月(夏季)
1月(冬季)
7月(夏季)
风向
东北风
?西南风
西北风
东南风
性质
?冬:寒冷干燥,风力强劲
夏:温暖湿润,多降雨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气压带与风带的移动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各纬度的热量分配不均造成大气环流,而大气环流又促进了高低纬、海陆间的热量和水分的交换,因此大气环流是影响气候的重要因素。
世界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
(以亚、欧为基础)
分析左图,以赤道低气压带为例,从赤道低气压带的特点谈对它热带雨林气候形成的影响。并参照右上图加以比较。
(讲解)
●单一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赤道低气压带——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
副热带高气压带——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
西风带——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多雨)
●受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
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副高)——热带草原气候——干湿季明显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总结:
【随堂练习】
1、下列全球的气压带中,气流是上升的有( )
①赤道低气压带 ②副热带高气压带
③副极地低气压带 ④极地高气压带
A ① ② B ② ④ C ① ④ D ① ③
答案:D
2、由于受热不均而形成的气压带有:( )
①赤道低气压带 ②副热带高气压带
③副极地低气压带 ④极地高气压带
A ① ② B ② ④ C ① ④ D ① ③
答案:C
3、下列图中,正确反映南半球副热带高压两侧大气运动的是( )
答案:C
4、关于气压带叙述错误的是(???? ? )A.全球7个气压带,3个低压带,4个高压带B. 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大致在南北纬30XXXXX左右C.气压带分布具有高低相间的规律D.低压带气流上升,多晴天;高压带气流下沉,多云雨
答案:D
5、冬季和夏季我国东部沿海大部分地区的风向是( )
A 东北风和东南风 B 东北风和西南风
C 西北风和西南风 D 西北风和东南风
答案:D
6、关于我国的季风气候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呈规律性的变化
B 我国的季某某跨越了亚热带和温带
C 我国全部地区都属于季风气候区
D 在季某某内,夏天降水较多,冬天降水较少
答案:C
7、影响我国冬季季风的强弱与大小的气压中心主要是( )
A 印度低压 B 夏威夷高压
C 阿留申低压 D 蒙古高压
答案:D
8、东亚季某某是全球最典型的季某某,这主要是因为( )
A 人口众多,人类活动影响
B 该地区冬天特别寒冷,夏天特别炎热
C 该地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最为显著
D 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答案:C
【教后记】
本节的学习的内容阐述是课程标准中“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学习本节的内容是为了认识大气运动规律形成机制,为后面的天气系统和全球气候的变化打下基础。本节的授课过程中,采用不断的假设和图文对比分析的方法,借助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引导学生不断探究学习,训练学生图文转化及释图能力,逐步突破难点。为了更好的让学生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通过PPT的展示,给以学生的感性认识,同时老师引导学生分析,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参与性,本节课的的教学过程中,还不断的穿插提问,引导和拓展学生的思维,有利于活跃课堂的气氛,落实学习效果。本节课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程中,增加了学生小组的讨论,这样可以让学生经历的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探索未知知识的兴趣,为后面的相关知识的学习打开思维空间。本节的教学,注重图文结合,已知和未知的结合,更多的是和学生的交流和互动,渗透了新课标改革的理念。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气压带和风带 (第2课时)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