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课题: 牛顿第一定律
科目: 物理
教学对象: 高一学生
课时: 1
提供者:杨某某
单位: ***学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是在学生初中阶段所学“惯性与质量”这一课题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惯性的实质及其与质量的关系,并从运动状态改变的角度来纠正一些片面的、不恰当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和提高对相关问题的认识,为之后的牛顿运动定律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①知道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及其主要的推理过程和结论。②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并 理解其意义。③知道什么是惯性,能正确解释有关惯性的现象。
能力目标:在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推理得出结论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介绍伽利略对力与运动关系的研究,培养学生敢于坚持真理,不迷信权威的科学探究精神。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初中阶段的学习中,学生们只知道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错误的,只知道伽利略做了个理想实验就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至于错在哪,伽利略又是怎样做得实验,都不了解,因此在本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得出问题的实质,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节采用演示实验与教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用演示实验让学生能够进行直观形象的观察,从而加深印象,理解问题的实质。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牛顿第一定律及惯性的理解。
难点:伽利略的理想实验。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在前面的知识基础上,本章我们来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这部分知识的基础是牛顿运动定律,在物理中属于动力学。学习动力学的知识后,可以在知道受力情况下确定物体的运动状态;也可以在知道物体运动状态的情况下来确定物体的受力情况。动力学的知识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际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今天,我们就从牛顿第一定律开始,进行动力学知识的学习。
首先,请大家思考遮掩给一个问题,怎样让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然后,又该怎样使它停下来?
学生听讲
学生思考
从问题引入,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思考。
二、新授:
1、理想实验的魅力
演示:在讲台上放一个小木块,使它相对于桌面处于静止状态。
提问:怎样才能使小木块相对桌面运动起来?
用手推木块
演示:用力推木块,木块运动,松手后,木块停止运动。
提问:力与运动有什么关系?(请学生起来回答)
引导问题:真的是这样吗?请同学们再看一个实验:将木块换成小车,重复上述实验。
提问:松手后,小车的运动立即停止了吗?
小车的运动并没有立即停下来,说明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但是小车最终还是停了下来,这又是为什么呢?
教师小结:之前我们盲目得出结论是因为忽略了摩擦力的影响。人类在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的过程中也经历了这个误区,直到16世纪,意大利的伟大学者伽利略最先悟出使人类误入歧途的原因——地球上物体运动时,都不可避免的受到摩擦力和空气阻力的作用。那么,在伽利略之前都有些什么样的错误认识呢?
板书:伽利略之前的错误认识
(简单回顾历史,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就要静止下来,即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实验分析:小车滑动一段距离之后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摩擦力的作用,若减小摩擦力,小车会滑动得更远,那么设想一下,如果小车不再受到摩擦力(桌面绝对光滑),小车的运动又会如何?
教师评价:伽利略就是通过思考,巧妙的设计了一个理想实验,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略之前的错误认识
2、伽利略的理想实验
二、牛顿物理的基石——惯性定律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
力与运动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三、惯性与质量
1、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即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2、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九.教学反思
本节是动力学知识的第一节,第一次把力和运动结合在一起来研究,因此学生思维上反应得慢一些,所以课程进度较慢,有必要再加上一节练习课。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