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本文由用户“不用睡觉的熊猫”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1-11 08:44:01 举报文档

以下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任县中学 范某某离离原某某,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一些草原,森林,经历千万年,虽然多次遭受水淹、火烧,依然茂盛如初。为什么? 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为什么能维持相对稳定?

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如何进行自我调节?调节实例

1、 河流受到污染。

可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分解,使污染物消除,河流中生物种类和数量不受到明显影响。 2、森林害虫增加。

食虫鸟食物丰富,数量将增加。食虫鸟数量增加,将会消灭更多害虫,从而减少害虫数量。 这就是负反馈调节,它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生态系统受到外界干扰时,依靠自我调节能力来维持自身的相对稳定。 但是, 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不是无限的,当外界干扰因素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会迅速丧失。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表现 1、抵抗力稳定性

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 例如,草原遭蝗灾,森林适度砍伐。 2、恢复力稳定性

生态系统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破坏后,恢复原状的能力。

例如,森林火灾。

不同生态系统,稳定性不同。

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

例如,热带雨林和北极苔原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自受到不同的干扰和破坏后,恢复的速度和时间不一样。

例如,河流和土壤,受到轻度污染和重度污染,以及森林的间伐和大面积砍伐,恢复原状的时间大不一样。 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方法。

1、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利用生态系统,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加大物质能量投入。 小结

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具有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2、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的原因,是其拥有自我调节能力。

3、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两种表现 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4、不同生态系统,稳定性大小有差别。

5、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方法 控制干扰程度,加大投入。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