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本文由用户“yonggaihet506”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1-10 03:40:14 举报文档

以下为《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周某某

教学内容:

积的变化规律(教材51页例3、“做一做”、练习九1、2、4、6、10题)。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计算、观察、比较,发现积随因数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放手探讨积的变化规律。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和数学语言表达数学结论的能力。 情感目标:体验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过程,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与兴趣。 教学重点:积随因数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规律、验证规律、应用规律。 教法: 我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观察、猜想、验证来自主探索概括出积的变化规律。 学法: 学生经历观察思考、提出猜想、验证猜想、表述规律、应用规律的自主探索过程,获得探索教学规律的一般经验。 一、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课的开始我与孩子进行谈话“学校为了奖励参加大扫除的学生,每人发一本笔记本,每本笔记本6元,买2本需要多少元钱?买20本,200本呢?孩子你们算算。” 根据学生的回答,我板书三个算式及其结果: 6XXXXX2=12(元) 6XXXXX20=120(元) 6XXXXX200=1200(元) 设计理念:我创造性地利用教材,将纯粹的算式赋予一定的生活意义,让孩子感受数学知识就在身边,从而更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动手操作,验证规律

(1)首先让学生独立用计算器计算出每题的结果并将得到的积与原来的积进行比较,然后组织学生相互交流,初步验证猜想,老师进行小结:经过实际计算,发现这里每一题的计算结果都符合先前的猜想 。并进一步提出:这个猜想是不是适合所有的乘法算式?

一个因数? 另一个因数?? 积??????

(1)?? 6??? XXXXX??? 2???? =? 12

(2)?? 6??? XXXXX??? 20??? =? 120

(3)?? 6??? XXXXX??? 200?? =? 1200

(2)引导学生举例,进一步验证猜想。同桌相互合作,写出任意一组算式: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一个数。用计算器或者笔算算出结果,进行比较。 全班交流,通过交流进一步确认猜想成立。

(3)语言表述规律,小结探索方法。首先让学生说规律,然后讲出探索的方法:如用计算器计算,提出猜想、验证猜想、不完全归纳等。

『设计理念』新课标当中指出: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来。因此这一环节我让学生充分利用计算器,运用不完全归纳法,通过具体丰富的实例验证猜想,让学生用数学语言准确地描述自己发现的规律。引导学生掌握数学规律与知识的获得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的能力,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使学生终生受益。

3.实践运用,巩固规律

(1)课本P83想想做做第1题。采用题组的形式让学生应用规律直接写出乘法算式的积。完成后再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使学生进一步熟悉积的变化规律。

(2)用规律解释口算、笔算、和简某某。

口算:16XXXXX5=? 16XXXXX500=?? 16 XXXXX5000=

竖式计算:17XXXXX5? 17XXXXX50?? 17XXXXX500

简便计算:125XXXXX48=125XXXXX8XXXXX6

让学生口头回答,体会积的变化规律的应用,进一步明确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口算、笔算方法,以及积的变化规律在乘法计算中的巧妙应用。

(3)补充题:2008年的奥运会在北京举行,小明的爸爸决定去北京观看一些比赛项目,为中国健儿加油。如果坐汽车,每小时行使60千米,4小时可以多少千米?如果坐火车,火车的速度是汽车的2倍,同样的时间可以行使多少千米?

这题的第2个问题中蕴含着两种解题思路,让学生说一说、比一比。一种是根据速度XXXXX时间=路程的数量关系,先算出变化了的那个因数是多少,再求积。另一种是根据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以几,原来的积也乘以几解决问题。两种方法得出的积相同,使学生体会积的变化规律是客观存在的普遍规律。

『设计理念』在层次分明,形式多样的练习中,通过让学生想一想、填一填、说一说,使学生在规律的应用中逐步加深对积的变化规律的理解。

4.拓展练习,升华规律

36XXXXX5400=??????????18XXXXX24 =

36XXXXX540 =??????????180XXXXX240 =

36XXXXX54 =?????????? 1800XXXXX2400 =

『设计理念』这一环节是通过两组题目的计算,让学生用本节课的研究问题的方法继续探索积的变化规律,使得积的变化规律的内涵得到延伸,让学生对这一规律有进一步的理解。

5.总结全某某,内化规律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了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