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八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人教版)

本文由用户“Allen202222”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1-11 12:02:23 举报文档

以下为《2018八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人教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公民权利的保障书(第一课时)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理解公民要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知道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道理和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所采取的措施



能力目标

提高自学、合作、表达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形成遵纪守法、依法办事的行为习惯,能够运用宪法原则维护自己的人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宪法对公民切身利益的重要性;提高宪法意识,认识到宪法是维护每个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书,与每个公民生活息息相关;用自己的行动来维护宪法的尊严和权威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国家权力属于人民;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教学难点:人权理想变成现实。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017年7月17日上午,228名身着检服、胸戴检徽的最高人民检察院首批入额检察官,在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的率领下,进行了庄严的宪法宣誓。这标志着最高人民检察院机关首批员额制检察官选任工作完成。

思考:检察官为什么要向宪法宣誓?(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

教师总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法律地位。宣誓仪式本身就是一次活生生的宪法教育,有助于公民更好地认识宪法,从而尊重和维护宪法权威。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宪法确认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活动一:阅读周记

阅读教材第2—3页“运用你的经验”中小眉的周记,思考解决她提出的问题。

1.思考:(1)除了这三个国家机关某某,还有哪些国家机关和场所悬挂国徽?(2)为什么这些国家机关和场所要悬挂国徽?(3)为什么我国很多国家机关的名称里有“人民”二字?

提示:(1)填在书上的图表内。如检察院、驻外领事馆、出入境口岸等。(2)国徽是国家的宪法规定的代表国家的标志,它代表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尊严。我们必须尊重、爱护国徽。(3)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活动二:宪法规定知多少

2.思考:国家权力属于人民,宪法是如何确认的?

提示:我国宪法第一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第二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教师归纳:(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2)宪法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目标导学二: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制度保障

(一)经济制度

活动三:生活剧场

山东邹城某村,年终农民人均分红人民币4000元,年满60周岁长者另有500元贺某某;每年“三八”妇女节组织年满18周岁的女性旅游。

1.思考:(1)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什么?(2)我国经济制度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1)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2)宪法规定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这一制度保证人民成为生产资料的所有者,成为国家的主人。

2.教师归纳:宪法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人民当家作主必须有经济基础做保障。

(二)政治制度

  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报告  企业职工代表大会表决方案

      

3.思考:公民在通过哪些途径和形式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学生分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表本组的看法。

提示:广大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4.教师归纳:宪法规定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这就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贯彻于国家生活的各个领域和方面。

(三)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及保障措施

5.思考:(1)什么是公民权利?(2)我国公民基本权利的广泛性体现在哪里?

提示:(1)公民权利指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2)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非常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大致可以分为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监督权、社会经济权利、文化教育权利和自由等。

6.教师归纳: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并规定其担负捍卫国家主权、防止国内外敌对势力颠覆的使命,从而保障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得以实现。

(四)我们该怎么做?

7.讨论: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归根结底就是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8.思考:我们青少年该怎么做呢?

9.总结:我们也是国家的主人,要依法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担当起国家主人应尽的责任。



活动四:实例再现

发展义务教育  提供营养午餐 开办农家书屋  开展再就业培训

1.思考:(1)以上四举措的共同点是什么?(2)请列举自己感受到的国家改善公民生存与发展状况的实例。

提示:(1)国家积极采取措施,改善公民生存与发展状况,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命质量。(2)空气质量、食品安全、教育改革、高铁发展等。

2.教师强调: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1.找一找:阅读教材找出我国人权的主体和内容。

2.总结:(1)在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2)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也很广泛,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活动四:探究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1)结合教材第20—21页“探究与分享”,表演“对话”。

(2)猜谜游戏,进入学习。

师:首先进行一个猜谜游戏,谜语是:排行我老大,国法之根本;子由母产生,冲突我有效。请问谜底是什么?

生齐答:宪法。

如果把所有的法律比作乐队,宪法就是乐队的指挥;如果把所有的法律比作一支军队,宪法就是这支军队的最高统帅。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提示:宪法在整个法律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分组讨论宪法与普通法律的不同。

总结:

最高的法律效力





内容

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



效力

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



制定和修改

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严格的制定和修改程序,一方面使得宪法的内容具有更广泛的民意基础,另一方面保障了宪法的长期稳定性,使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健康发展



  教师总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全面依法治国,保障宪法实施,必须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宪法的规定具有原则性的特点,各种法律制度是对宪法规定的具体落实。宪法是对公民基本权利的根本确认和保障,其他法律也对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宪法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明白了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懂得中国共产党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的道理。

3 板书设计

坚持依宪治国

4 教学反思

本节课所学的知识为本单元的重点内容。学好本课要用好比较法,对宪法和普通法律进行比较,从而明确宪法是根本的活动准则,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同时要借用典型案例加深理解,做到用所学的知识理解、分析具体案例,从而提高对宪法的认识,增强宪法观念,自觉去维护宪法。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2018八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人教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