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礼赞》讲课

本文由用户“herovsk”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1-06 23:00:03 举报文档

以下为《《白杨礼赞》讲课》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白杨礼赞

茅盾

茅盾(1896—1981)作家,社会活动家。原名沈某某,字雁冰。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蚀 》 《子夜》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等。其代表作《子夜》,是中国现代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的里程碑,显示了现代文学在长篇小说创作方面的实绩。

认识作者

自由朗读找出你最喜欢的句段朗读,并说明理由。

跳读课文,勾画出文中直接赞美白杨树的语句,反复朗读,你读出了白杨树有何特点。

普通却“不平凡”

读白杨

激情荡漾

找出文中直接描写白杨树外形段落(5段),“普通却不平凡” 的特点。

赏白杨

赏析:白杨树“不平凡” 的特点。

力争上游

笔直,绝无旁枝

向上,紧紧靠拢

片片向上

光滑淡青色

正直

团结

进取

质朴

力争上游

参天耸立

不折不挠

倔强挺立

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来暗示另一事物或某种较为普遍的意义,这种手法叫象征。

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

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

本文写于1941年3月,是作者根据自己1940年从新疆归来,赴*_**写的一篇散文。当时,抗日战争处于相持阶段,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国民党的诱降,国民党反动派制造了“皖南事变”并侵犯我方根据地,日寇更是对我方的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但是,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坚持抗战。茅盾欣喜地看到了广大北方军民团结一致,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他从当地人民的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希望,于是用笔表达了对根据地军民的赞美。因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接抒情,便用象征手法,热情地歌颂了抗日根据地军民,歌颂了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写作背景

写生活植物,突出其品质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本课小结:

本文运用 ,抓住白杨树的 ,借白杨树的 形象,赞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战的 ,歌颂他们 、

的精神,抒发作者对他们的

的感情。

象征手法

外形特征

不平凡

北方军民

朴质坚强

力求上进

崇敬和赞颂[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白杨礼赞》讲课》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