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第16课 三民主义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课题名称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姓名张某某
学科年级高二
工作单位:景泰二中
教材版本
人教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识记:三民主义的内容及实践活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新三民主义的内容;理解三民主义的进步性和局限性;《临时约法》的进步意义和辛亥革命的成败;比较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异同;三民主义与辛亥革命成败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分析和探究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比较新旧三民主义的异同;比较新三民主义和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异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三民主义是当时中国最进步的思想但由于其局限性,不能指导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取得胜利。让学生体会孙中山百折不挠,与时俱进的革命精神和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
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内容、影响。
教学难点
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分析与评价。
教学方法
本节课以孙中山先生的思想变化为线索,主要采用提问、比较、讲述式教学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知识链接
必修一第13课、14课;必修二第10课、14课。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图片展示三位领袖人物,通过引言得出结论,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实现了中国第一次转变。通过师生共同回忆孙中山先生重大活动导入新课。
●启发点拨,讲授新课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1、历史背景
【探究一】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78页的导言和正文,提问三民主义为什么会在20世纪初的中国应运而生?从而引导学生归纳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
1)社会基础:19世纪末期,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改良救国方案失败。
2)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革命团体建立。
3)思想来源: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特别受林肯“民有、民治、民享”思想的影响;
4)个人因素:上书李鸿章失败后,孙中山由改良走上革命道路。
2、三民主义的提出
1)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A 时间、地点:1905年8月20日;日本东京;孙中山。
B 性质: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区别:兴中会是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C 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2)三民主义的提出
1905年11月,同盟会机关刊物《民报》创刊。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第一次将同盟会的16字政纲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即三民主义。
3)三民主义的内容
多媒体展示三民主义的内容结构,指导学生掌握三民主义内容及含义。
【探究二】:利用教材学思之窗的材料,结合中国国情引导学生讨论三民主义对中国社会革命的影响。师生共同总结三民主义积极性和消极性影响,多媒体展示。
4)、对三民主义的评价
积极性:A 三民主义涉及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三个方面,所以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同时也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B 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
消极性:C 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纲领。这是由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所决定的,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过渡:三民主义是孙中山进行革命的政治纲领,他力图通过民族、政治、社会三大革命打通中国走向近代化的道路,挽救沉沦在即的民族和国家。你知道孙中山是如何实践三民主义的,结果如何?
二、三民主义的实践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整理本目知识要点:
1、为实现民主共和而奋斗: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为维护民主共和而斗争:“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的失败。
【总结过渡】孙中山维护民主共和斗争的接连失败,说明什么问题?如果让你给护法运动失败后的孙中山提建议,你有哪些好建议?
三、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1、背景
指导学生速读本栏目内容,归纳概括新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
教师总结:1)十月革命的鼓舞。
2)共产国际和中共帮助改组国民党。
3)多次斗争失败的教训。
4)孙中山与时俱进、顺应潮流的精神。
2、主要内容
多媒体展示“新旧三民主义内容的比较”表格,指导学生比较新三民主义新在何处?引导学生归纳得出结论:民族主义中增加了明确反帝和实现民族平等内容、民权主义中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民生主义中增加扶助农工政策。
【问题探究】
1)如何理解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
A 新三民主义的革命性和进步性在于蕴含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精神。
B 新三民主义是纲领,是奋斗目标;三大政策是实现此目标的方法和手段。
2)新三民主义为什么能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主要是因为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基本原则相一致(即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反对封建军阀的统治)。
3、意义
进步性:新三民主义的提出标志着孙*_**最伟大的转变;新三民主义同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在若干基本原则上是一致的,是国共两党的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和高涨。
局限性:新三民主义在理论上、纲领上仍然没有超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
●课堂小结:提问我们应该向孙中山学习什么?
1、学习其能够与时俱进,不断探索的精神。
2、学习其屡败屡战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学习其为民族革命鞠躬尽瘁的精神。
●【板书设计】
●【习题精练】
1、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的政治目标是
A.推翻封建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B.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C.推翻满族贵族的统治
D.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建立中华民国
2、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其将不远”,中国应该防患于未然,因此他提出了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粹主义
3、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创立的中华民国,在政治体制方面仿效的西方国家是
A、美国 B、英国 C、俄国 D、德国
4、之所以说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主要是因为它
A、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B、适应了近代中国历史的要求
C、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
D、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5、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结成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是
A.三民主义
B.新三民主义
C.“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D.“知难行易”学说
【教学反思】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第16课 三民主义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