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儒学2

本文由用户“hg999520”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1-10 10:22:41 举报文档

以下为《汉代儒学2》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第二课 汉代儒学

二儒学成为正统背景西汉初年,黄老之术治国,

儒学逐渐复苏“焚书坑儒”批判一、秦朝:焚书坑儒——使儒学受到压制,儒学走向低潮。 1、原因: 1)秦建立了专制主义政治体制,为巩固统一,必须加强思想控制;

2)一些儒生和游士引用儒学经典,批评时政

3)导火线:关于郡县制与分封制之争。 2、概况:(了解一下) 焚书:公元前213年,把秦国以外的历史书和民间收藏的诗书以及诸子百家书,通通烧毁,只有医药、卜噬和种植的书不烧。 坑儒:第二年,一些方士和儒生背后议论秦始皇贪权专断,滥用刑罚,秦始皇加以追查,最后活埋了460人。秦国之外的历史记载+私人收藏的书+严禁私下谈论+严禁私藏禁书。《秦某某》+博士管理的文献+有实用价值的书籍(医药、卜筮、种树)。2、评价: 1)实质:是一种文化专制政策。 2)积极:有特定的历史背景,有利于加强思想控制、 维护国家统一、巩固秦朝统治。 3)消极:①成为两千年来文化专制政策的开端。

②是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场浩劫。

③使儒学的发展走向低潮。④文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课堂探究: 如何评价秦王某某的“焚书坑儒”的举措? (李斯建议焚书的上书)大是英雄之言,然下手太毒矣。当战国横议之后,势必至此。自是儒生千古一劫,埋怨不得李某某、秦始皇也。 P14材料

——[明]李贽:《史纲评要》卷四《后秦纪》二、儒学成为主流的表现:(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二)太学的出现

——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 (三)科举制的文化影响

——儒家思想统治地位进一步强化; (一)、罢黜百家1、背景(汉武帝时期):1)政治上:大一统局面得到巩固,专制主义政体定型;为解决王国问题,以思想统一巩固政治统一。

2)文化上: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

3)经济上:经过休养生息,国力空前强盛

4)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吸收道家、法家、阴阳家思想

5)汉武帝的推动①提出“君权神授”与“天人感应”实质:以思想的大一统巩固政治的大一统——加强君权;同时限制君主暴政,爱护百姓——加强思想统一、中央集权的需要——缓和阶级矛盾的需要②提出“大一统”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③发挥“仁政”:实践德政,推行教化2、董仲舒的观点 特点:外儒内法!④三纲五常——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维护封建秩序的需要材料一:“天子受命于某某,天下受命于某某子” ,“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

材料二: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某某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 。

材料三:“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1)上述材料中包含了董仲舒的哪些观点?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秦某某有何不同(1)地位:先秦某某只是百家之一

新儒学被当成真理而独尊。(2)内容:先秦某某所宣扬的“仁”“礼”“仁政”“民本”;

新儒学增加了“大一统”思、“天人感应”、“君

权神授”“三纲五常”的理论(3)目标:先秦某某是对“真理”的追求,

新儒学则成为儒者的“政治敲门砖”。(4)发展:先秦某某处于充实发展中

新儒学则被当作“圣经”。新儒学是在对先秦某某继承和发展[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汉代儒学2》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