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数分裂教学设计

本文由用户“c042ilove”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1-07 08:15:37 举报文档

以下为《减数分裂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案例名称

第二章第一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减数分裂



科目

生物

教学对象

高二

提供者

张某某



课时

2





一、教材分析



“减数分裂”一节在全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首先,减数分裂是细胞增殖知识的延续,尤其与有丝分裂的比较和图形辨析是各类考试中常见的考点之一;另外, 减数分裂又是三大遗传定律发生的细胞学基础,理解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是学好遗传和变异的关键。



二、学生分析



1、学生经过有丝分裂和遗传定律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染色体和染色单体、等位基因和非等位基因的变化,使学生在学习减数分裂过程时能相对较好的去分析和理解过程。由于减数分裂过程较有丝分裂复杂的多,但还是有规律可循,学生只要经过对图片和过程反复揣摩,定能掌握。

2、学生的思维活跃,多数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从已知材料中获取有用信息,并进行总结,归纳。



三、教学设想



根据本节在各类考试中的常见考点,我设计的教学目标重点突出了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各时期特点、DNA、染色体、染色单体的数量变化,以及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图像区分。课前要求学生预习填学案,分组探讨和用两种颜色的毛线制作精子形成过程中的贴图,对新知识讲解起到“预热”作用。

因学生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的局限性,特别是这节课教学内容本身的抽象性,都给学生学习减数分裂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在环节设计中,精子和卵细胞形成的整个过程是通过教师的步步设疑,从计算机动画以及分组学习动手制作入手,以“探究式”教学过程为思路,变抽象为直观,让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对比,引导自己探索减数分裂过程的有关知识,形成染色体行为变化的思维空间。

知识重点通过表格、曲线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脉络清晰,一目了然。

整个过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老师只是起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参与性提高,始终处于动脑,动眼,动手,动口的状态,能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圆满完成认知过程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掌握减数分裂的概念(a:对象 b:时期 c、特点 d、结果);

  ②说明高等动物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a: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变化 b: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的变化曲线)

(2)能力培养

①通过精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识别减数分裂各时期图和绘制减I、减II中后期图的能力;

  ②通过课前制作精子形成过程中的贴图,培养学生的分析、动手、协作的能力;

(3)情感培养

①通过对染色体行为变化的分析,对学生进行科学原理、科学态度的教育,使之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正确对待自然界。

②通过演示多媒体动画,给学生以直观形象的感受,激发学生对生物“奥妙”的探索品质。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减数分裂的概念。

2、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3、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区别。

教学难点

1、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的变化。

2、比较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 min)



第一课时导入

复习:有丝分裂的各时期特点,学生回答完后,通过flash动画,加深对有丝分裂过程的理解记忆

观察P16问题探讨中果蝇雌雄个体体细胞和配子染色体图。

设疑:体细胞和配子中染色体数目有什么差异?

进一步设疑:通过观察我们发现配子染色体数目仅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一半,配子的形成是通过有丝分裂吗?为什么?

引出减数分裂的课题。

思考并回答有丝分裂各时期染色体变化。

推断配子形成中染色体变化

从复习有丝分裂概念和过程入手切入本节内容,导入新课,

使学生学习新课时能够“瞻前顾后”,避免新旧知识的混淆



5





环节设计

第二课时导入

教学环节



要求学生看课本理解减数分裂的概念,指出减数分裂的概念要点:

对象: 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

时期: 原始生殖细胞 →成熟生殖细胞

特点: 细胞连续分裂两次,而染色体只复制一次

结果: 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比原始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半

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探讨一下精子的形成过程

一、精子的形成过程

要求学生看P16-19,结合图示,找出精子形成场所并分析过程,用文字描述各时期的特点和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等概念填写学案。

8分钟后学生依据学案简述减数分裂各时期染色体变化和细胞名称的变化。

邀请每组代表到讲台上展示本组的减数分裂过程贴图,其他组同学提出修改意见。

练习1:(1)该图所示的细胞中,有______条染色体,_______条染色单体,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属于同源染色体的是___________ 。

(2)一个四分体= 同源染色体= 条染色单体= 个DNA分子= 条脱氧核苷酸链

(3)1号和2号染色体在联会前相同位置上携带一对等位基因,在联会后1号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的基因是否肯定

相同?为什么?

通过ppt展示各个时期的染色体动态变化,师生共同总结:

精子是在雄性动物的睾丸内形成的

减I: 间期:细胞体积增大、染色体复制

前期:联会、四分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

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

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末期:形成2个次级精母细胞

减II:前期:散乱分布

中期: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

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离形成子染色体,随纺锤丝牵引移向两极

末期:形成4个精细胞

精细胞经过变形之后形成精子

练习2:某生物的体细胞含有42条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细胞内含有的染色体和DNA分子数依次是

A. 84、84 B. 42、84

C. 84、42 D. 42、42

练习3:以两对同源染色体为例绘出有丝分裂中后期、减I中后期和减II中后期染色体行为变化示意图。

要求学生总结本节课内容

复习提问上节课内容:

精子形成场所?

同源染色体分离时期和染色单体分离时期?

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产生几个精子?几种类型?

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名称变化?

设疑:卵细胞是怎样形成的呢?与精细胞形成过程有区别吗?

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要求学生8分钟阅读课本内容,分析上述问题。

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通过ppt演示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强调重点:

(1)细胞名称的变化 卵原细胞---初级卵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极体---卵细胞+3个极体

(2)分裂过程 减I不均等分裂,减II过程中第一极体均等分裂,次级卵母细胞不均等分裂

(3)卵细胞的形成与精子形成的对比

项目

精子的形成

卵细胞的形成



不同点

一个精原细胞→ 4 个精子

一个卵原细胞→1个卵细胞





细胞质、细胞核均等分裂

细胞质不均等分裂,细胞核均等分裂





精子细胞经变形成为精子

卵细胞的形成不经过变形过程



相同点

a、染色体复制1次;b、细胞连续分裂2次;

c、细胞分裂的结果是染色体数目减半





练习4:如果要形成2000个受精卵,理论上需要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各多少个

A.500和500 B.500和2000 C.2000和2000 D. 2000和4000

要求学生分析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数目变化(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2n)

?

精原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

精细胞









前中期

后期





染色体













DNA分子数













染色单体数













要求学生根据上述数据,绘制染色体、染色单体、DNA数目变化的曲线图,要求3名同学到黑板上各画一图,2分钟后,其他同学提出修改意见,共同分析得出正确的曲线图

提出问题:该过程与有丝分裂相比,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呢?将表格补充完整。

?

减数分裂

有丝分裂



染色体复制次数

?

?



细胞分裂次数

?

?



分裂过程中

染色体变化

是否发生联会

?

?





是否出现四分体

?

?





同源染色体变化

?

?





着丝点何时分裂?

??

?



子细胞染色体数







子细胞个数







子细胞类型









练习5:下图中的甲乙丙分别表示某种生物(假定体细胞中只含两对染色体)的三个正在分裂的细胞,请根据图回答问题。甲图表示 分裂的? 时期;乙图表示????? 分裂的??????? 时期;丙图表示 分裂的??????? 时期。

通过上述表格与练习,我们思考一下应该从哪些方面去区分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图像呢?

教师总结概括如下:一看染色体数目(奇偶性)二看有无同源染色体

三看有无同源染色体的行为(联会、四分体、分离)——三看识别法

要求学生总结本节课内容



看课本理解减数分裂的概念

看P16-19,熟悉精子形成过程,并对概念、过程进行归纳总结。

展示贴图、讨论交流

思考并讨论

归纳并记忆

练习巩固

绘图并展示交流。

归纳总结

记忆上节课内容

看P19-20,结合图示,分析卵细胞形成过程,讨论并总结该过程与精子形成过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填写在学案表格中

练习

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数目变化思考讨论后,填充表格

在学案上画出曲线图,并展示交流

分析两种分裂方式,思考并填写表格

巩固练习

思考讨论区分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图像的方法

归纳总结并记忆本节课内容



培养学生能够透彻分析概念,提取重要信息的能力

展示贴图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我成就感。

考查学生对联会、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等概念的理解和区分

考察学生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数目变化及图像的分析和掌握

通过总结进行知识梳理

温故知新

训练学生的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检测学生对

卵细胞的形成与精子形成的区别的理解

通过数目分析,使学生画出DNA、染色体、染色单体数目变化曲线,变抽象为直观,培养学生的识图、绘图能力

通过比较让学生理解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区别与联系。

检查对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图像区别的掌握。

通过总结进行知识梳理



2

15

5

5

5

5

7

15

8

5

3

5



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师板书:2、1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学生板书

一、减数分裂

(一)减数分裂的概念 2.过程: 染色体 DNA 染色单体

1、对象 精原细胞 2n 2n 0

2、时期 ↓

3、特点 初级精母细胞 2n 4n 4n

4、结果 ↓

(二)精子形成过程 次级精母细胞 n—2n 2n 2n--0

高等动物:睾丸 精细胞 n n 0

1.场所 低等动物:精巢 ↓

植物: 雄蕊 精子 n n 0

第二课时

教师板书: 二、减数分裂 学生板书

(三)卵细胞形成过程 (四)精卵细胞形成对比

动物:卵巢 1、不同点

1.场所 2、相同点

植物:雌蕊 (五)曲线 染色体 DNA 染色单体

2.过程: 卵原细胞 1、染色体:

↓ 2、DNA:

初级卵母细胞 3、染色单体:

↓ (六)鉴别 减Ⅰ后 有丝后 减Ⅱ后

次级卵母细胞+1个第一极体 1、比较

↓ 2、三看识别法

卵细胞+3个第二极体



七、作业设计



第一课时:1、再阅读一遍本节课的内容,预习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2、完成课后练习

第二课时:1、依据学案复习本节课内容 2、完成导学教程本节选择题1-10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特色之处在于采用先学后教的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课前精心设计学案,其中包括课上所涉及的所有表格、曲线、习题和绘图,这样既节约了时间,又提高了有效性。课前分小组共同研究分析并制作减数分裂过程贴图,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动手能力。

教学目标的设计,知识和能力目标具体化、实际化,而情感目标的达成不是通过说教,而是通过在整个的教学训练中潜移默化完成的

导入,从复习有丝分裂概念和过程入手切入本节内容,通过观察果蝇体细胞和配子中染色体数目,对配子的产生方式设疑,使学生推导出配子形成不是通过有丝分裂,导入新课。这样使学生学习新课时能够“瞻前顾后”,避免新旧知识的混淆

环节设计,对课本知识如减数分裂的概念、精卵细胞的形成都是采用先学后教,充分挖掘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通过要求学生课前制作减数分裂贴图,课上分组展示评比的过程,训练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兴趣和学习减数分裂的积极性,

习题精选且练习的时机恰到好处,如精子形成过程后的习题,及时考察学生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数目变化及图像的分析和掌握;卵细胞形成过程后的练习4,考察了一个性原细胞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数目差异;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比较讲解完后,及时出现的练习5,正是检测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图像区别的掌握。

知识重点通过表格、曲线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脉络清晰,一目了然,且易于记忆,更能加深学生理解,取得更好的效果。

整个教学设计,学生活动具体明确,设计意图直击教学目标。

经过实际教学发现,学生对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需要不断强化,加深印象,对同源染色体概念理解不到位,有必要在下节课给以更加明确清晰的解释。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减数分裂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