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高某某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高迪希望小学 高某某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8--19页
教材分析:
《长方体的认识》是在学生认识长方形以及掌握长方形面积和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即将学习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计算的基础,又是学生认识立体图形的开端,对今后进一步学习立体几何图形以及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的特征,熟悉各部分的名称,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
2、在操作活动中经历探究的全过程,通过合作学习进一步积累探索经验,增强空间观念;
3、体会立体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其价值,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等特征,认识长方体的立体图形,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教学难点:
认识长方体的特征以及它和长方体长、宽、高的关系;在学生头脑中建立立体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长方体实物(牙膏盒、火柴盒、乒乓球盒等)、立体模型和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欣赏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2、我们周围许多物体的形状都是长方体或正方体(正方体也叫立方体)。下面就让我们就来研究长方体的特征。(板书课题:长方体的认识)
二、动手实践,探究新知
(一)、自主学习(教师寄语:自主学习我最棒)
1、仔细阅读教材18-19页的内容。(温馨提示:一些知识点要把它划下来并加以理解。)
2、观察准备好的长方体模型。(教师寄语:比一比,看谁表现最好!)
(二)整体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三)教师点拨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1、独立观察、小组合作探究长方体特征。师:刚才我们认识了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现在请你拿出长方体的物品,仔细观察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看看有什么发现?(课件出示)
(课件一步步出示问题及答案)
在汇报交流时注意:
(1)引导学生按照一定顺序数面、棱、顶点的个数。
在数棱的数目时,如果学生不理解相对的棱,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相对的棱。
(2)学生介绍长方体面及棱的特征后教师分别再用课件演示加深理解。
(3)让学生指一指特殊的长方体中哪些面是相同的,哪些棱的长度相等。
3、完整说一说长方体的特征。
4、师小结:通过刚才的观察、探究,我们知道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长方体
个数
特征
面
棱
顶点
4、认识长、宽、高。
师:再次观察长方体,我们把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师边说边演示)
(2)师: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为几组?
师: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这三条棱的长度相等吗?
(3)认识不同位置放置的长方体的长、宽、高。
师:谁来找找长、宽、高?
教师将长方体横放、竖放,学生来找长、宽、高。
教师总结。
三、学生达标、反馈测练 。(脚踏实际,我是最棒的)
1、指出下面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厘米?(课件出示)
2、判断(成功属于勇于挑战自我的人)(课件出示)
3、动手操作:测量数学课本的长宽高。
四、作业设计:
1、19页做一做。
五、小结:
师:谁来说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六、板书设计:
长方体
个数
特征
面
棱
顶点
教学反思:
小学生学习几何形体知识属于直观几何阶段,教学时我注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实践,让学生在看一看、摸一摸、拼一拼等实际操作中,使自己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丰富自己的感性认识,掌握几何形体的特征,不断积累空间观念。如让学生小组合作,发现并逐步抽象概括出长方体的特征;通过多媒体演示,让学生进一步抽象概括,验证结论。又让学生观察后并思考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从而引出长方体的长、宽、高的概念。把同样一个长方体摆放不同位置,从而使学生加深对长、宽、高的理解。由于加强动手操作,使学生丰富感知,积累了空间观念,形成概念。
这节课的教学中,使学生感受到了解决问题需要一些方法和策略,从而在使用方法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高某某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