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附件: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化学反应的速率
姓名:
屈海涛
工作单位:
任丘一中
南校区
学科年级:
高二化学
教材版本:
苏教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
《化学反应原理》是继《化学1》、《化学2》重要的化学选修课程,从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以及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三个方面入手,引导学生研究反应现象,探索化学反应背后的本质及规律,是对《化学1》、《化学2》知识的深化和升华。本专题从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分别探讨化学反应的动力学和热力学问题,既是中学化学重要理论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使学生对所学元素化合物知识从新的视角进行审视分析,帮助学生学会用变化的、平衡的观点去分析化学问题,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化学反应速度的概念、表示方法及遵循的规律,并应用于计算。知道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因素对化学反应速度的影响,初步了解如何调控化学反应的快慢。
过程与方法: 能够在猜想、探究、实验中完成外界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探究,通过实验不断总结、发现、归纳知识的要点,使自身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都得到充分的锻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对化学反应研究的兴趣,能够在对化学反应原理的探究过程中找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化学探究原理的动力;增强学生合作、创新与求实精神。
教学重点:化学反应速率表示方法及运算规律,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分析
教学难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分析;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比较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通过《化学1》、《化学2》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学习,学生已对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有了定性性认识,知道反应条件对化学反应快慢有影响以及许多化学反应不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需解决的问题:本单元内容理论性较强,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化学计算能力较弱。
学生预习:阅读课本,填《步步高》导学案以及当堂检测
四、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观察思考,归纳整理 互动交流,探寻规律 知识应用,加深理解 实验探究,理性提升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展示典型的反应快慢程度不同的化学反应现象录像资料
视频1:\铯与水反应(流畅).mp4
视频2:..\..\Local Settings\Application Data\Tudou\iTudou\_***8\TudouDownload\煤的形成(流畅).mp4
视频3..\..\Local Settings\Application Data\Tudou\iTudou\_***8\TudouDownload\酸跟金属的反应(1)(流畅).flv3:
视频4..\溶洞的形成(流畅).mp4:
提出问题(1)怎样判断化学反应的快慢?
(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你能否判断出一个反应比另一个反应快多少吗?
(3)在物理上用单位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距离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那么在化学上怎样定量的表示化学反应进行得快慢呢?
观看、思考
学生陷入沉思
展示直观生动的化学反应现象,激发学生兴趣,从现象中发现问题。
【观察思考,归纳整理】
观察思考:
分析课本P32实验测得H2O2浓度值,完成下列问题:
1.在坐标纸中作出H2O2分解的浓度–时间曲线
2.以10 min为时间间隔,计算任意一个10min间隔中平均每分钟H2O2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改变值,讨论一下,这些数据能给你什么启发?
归纳整理:
1.化学反应速率的含义:用来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的物理量。
2.表示方法:用单位时间里反应物浓度 减小 或生成物浓度的 增大 来表示。即 V=△C/△t
试根据以上计算式推出v的单位是什么?
它的常用单位是 mol·L-1·s-1 或mol·L-1·min-1。
注意:⑴反应速率是单位时间内的浓度变化值,不是物质的量的变化值,计算时,要同时注意体系的体积、反应的时间和反应物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
⑵在同一反应中用不同的物质来表示反应速率时,其数值是可以不同的,但是都表示同一个反应速率。因此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必须用下标说明用哪种物质来做标准。
(3)一般来说,化学反应速率随着反应的进行可不断变化。因此某一时间段内的反应速率指这一时间段内的平均速率,而不是指瞬时速率。无论浓度的变化是增加还是减少,都取正值,所以化学反应速率为正值。
(4)由于反应中纯固体和纯液体的浓度是恒定不变的,因此一般不用纯液体或纯固体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
通过典型问题的分析,总结归纳规律、技巧
【互动交流,探寻规律】
互动交流
1.学分组分析讨论P33交流与讨论,应用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方法填写33页表格。
2.学生由完成的数据试分析同一反应方程式中对应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对应物质的浓度变化量之比有何规律?
数据分析结果:1.v(N2O5) : v(NO2) : v(O2)=2:4:1
2. △C (N2O5) :△C (NO2) :△C (O2)=2:4:1
3.拓展:△n (N2O5) :△n (NO2) :△n (O2)=2:4:1
探寻规律
方法规律1.同一反应中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化学方程式对应化学计量数之比,也等于对应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量之比、物质的量的变化量之比。
即对于反应 mA + nB = PC + qD
有如下表达式:v(A):v(B):v(C):v(D)
=△C (A) :△C (B) :△C (C): △C (D)
=△n (A) :△n (B) :△n (C) :△n (D)
=m : n : p : q
▲利用上述规律用反应中已知的反应速率推求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也可利用已知的反应速率推求反应的化学计量数
方法规律2. v(A):v(B):v(C):v(D) =m : n : p : q可变形为v(A)/m = v(B)/n = v(C)/p = v(D) /q比较不同条件下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的大小时,只要比较v(A)/m 、 v(B)/n 、v(C)/p 、 v(D) /q的大小即可
【知识应用,加深理解】
练习
1.在25℃时,向100mL含HCl 14.6g的盐酸中,放入5.6g铁粉,反应进行到2s时收集到氢气1.12L(标况),之后反应又进行了4s,铁粉全溶解。若不考虑体积变化,则:
(1)前2s内用FeCl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
(2)后4s内用HCl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
2.反应 A + 3B = 2C + 2D 在四种不同条件下的反应速率为:
(1)v(A)=0.3mol/L·s (2)v(B)=0.6mol/L·s (3)v(C)=0.4mol/L·s (4)v(D)=0.45mol/L·s
则该反应速率的快慢顺序为—————————。
3.在四个不同的容器中,在不同的条件下进行合成氨反应N2+3H2??2NH3。根据在相同时间内测定的结果判断,生成氨的速率最快的是
( )
A.v(H2)=0.1 mol·L-1·s-1
B.v(N2)=0.2 mol·L-1·s-1
C.v(NH3)=0.15 mol·L-1·s-1
D.v(H2)=18 mol·L-1·min-1
4.某温度时,在2L容器中,X、Y、Z三种物质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物质的量(mol)
(1)由图中数据分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反应开始至2min,Z的平均反应速率:
--------------------------
5、在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下列反应: 3A(g)+ B(g)=2C(g)+D(g)。若最初加入的A 和B 都是4mol,在前10sA 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2mol/L·s,则10s时,容器中B的物质的量为 。
6、一定条件下反应xA2 (g) + yB2(g) 2C(g)在2min内可表示为VA =0.5mol/(L.min),VB =1.5mol/(L.min)则x和y的值为( )
A、3 、 2 B、1 、 3
C、3 、 1 D、2 、 1
认真练习,写出答案
以典型习题
的分析引领
学生处理新
问题,在练
习中巩固概
念的理解、
提高分析问
题解决问题
的能力。
【实验探究,理性提升】
前面我们接触到几个实验,那么反应速率是如何测定的呢?
1.播放分光光度法录像
2.播放盐酸与碳酸钙速率测定视频,由教师组装装置,挑选学生进行实验记录二氧化碳体积
3.播放化学反应速率研究介绍视频
归纳基本思路:可通过观察和测量某一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性质,进行定量测量,再进行转换和计算,常见方法如下:
1.反应中有气体升成的,可以测量一定温度和压强下释放出的气体体积,再换算成相应物质的反应速率。
2.溶液中有有色物质参加或生成的,可以用比色法测定溶液颜色深浅,再根据溶液颜色与浓度的关系,换算成相应物质的浓度,从而计算反应速率。
3.有沉淀生成的,可以测定由反应起始到观察到沉淀所需的时间。
观看,聆听
进行实验记录二氧化碳体积
通过实验练习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并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六、教学评价设计
通过课堂练习,来评价学生掌握情况。具体习题如下:
1.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对任何化学反应来说,反应速率越大,反应现象就越明显
B.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任何一种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任何一种
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C.若某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为0.5 mol·L-1·s-1,就是指在该时间内反应物
和生成物的浓度变化都为0.5 mol·L-1
D.化学反应速率是用来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的尺度
2.在N2+3H2==== 2NH3的反应中,经过一段时间后,NH3的浓度增加了0.6 mol·L-1,在此段时间内用H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45 mol·L-1·s-1,则此段时间是( )
A.1 s B.2 s C.44 s D.1.33 s
3.对于化学反应3W(g)+2X(g)===4Y(g)+3Z(g),下列反应速率关系中,正确的是( )
A.v(W)=3v(Z) B.2v(X)=3v(Z)
C.2v(X)=v(Y) D.3v(W)=2v(X)
4.将化合物A的蒸气1 mol充入0.5 L容器中加热分解:2A(g)??B(g)+nC(g)。反应到3 min时,容器内A的浓度为0.8 mol·L-1,测得这段时间内,平均速率v(C)=0.6 mol·L-1·min-1,则化学反应方程式中n值为___,v(B)=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图表示的是在800 ℃时,含有A、B、C三种气体的体系中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请回答:
(1)该反应的反应物是________。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 min内,A物质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教学课件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