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本文由用户“小小小阿肥”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1-08 15:02:49 举报文档

以下为《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第一课时 上、下、前、后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9页情境图,做一做及第11页练习二的第1~3题。

《位置》是“图形与几何”这一部分的课程内容。《课程标准》要求: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本节课是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时,学生在生活中对“上、下、前、后”空间方位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学生将进行“上、下、前、后”这些基本方位的判断或表达。是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知识的起始课。同时也为第二学段有关几何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核心能力

“位置” 这节课,通过经历物体之间位置相对性的确认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学习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认识“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上与下、前与后它们具有相对性。

2.借助主题图,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四)学习重点

正确辨认“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五)教学难点

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上、下”“前、后”的相对性和用语言正确的表达。

(六)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上、下、前、后》PPT课件、《上、下、前、后》随堂小测、《上、下、前、后》课时作业。

二、学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1.预习任务

(1)说一说生活中什么时候用到“上、下、前、后”,并用“上、下、前、后”各说一

句话。

(2)预习课本第9页,说一说图中有什么。思考:它们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呢?。

练习:

(1)说一说。请你用“上、下、前、后”说一说你们家里的人或物品。

( )在( )的上面,( )在( )的下面。

( )在( )的前面,( )在( )的后面。

(2)看图说一说。

/

观察图中,都有什么?说一说它们的位置关系。

思考:轮船的上面有什么?客车的前面有什么?

(二)课堂设计

1.借助活动,初步感知

(1)活动中初步感受上下

学生按要求做:把数学书放在桌面上,铅笔盒放在数学书的上面。

说一说:桌面上有什么?数学书的上面有什么?铅笔盒的下面有什么?

(2)活动中初步感受前后

学生举手发言:自己的前面有几名同学?后面有几名同学?

刚刚我们用到的“上下”“前后”是我们描述物体之间位置关系的方位词,今天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它们,感受它们的作用。(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活动,初步感受上、下、前、后,从而揭示课题。】

你认为什么是上、下、前、后呢?

小结:指向天空的一方是上面,指向地球的一方是下面,面朝的方向的前面,背对的方向是后面,

2.交流辨析,探究新知

(1)引导观察,认识“上、下”

多媒体出示主题图:江上大桥图。

思考1:观察这幅美丽的江上大桥图,各种车辆、船只往来有序,能用“上、下”这样的词说一说这些交通工具的位置关系吗?

活动1:学生观察主题图,说一说图中的交通工具,小组交流互相说一说轮船、火车、汽车的位置。

思考2:大家一会儿说火车在上面,一会儿又说火车在下面,火车到底在哪里呀?怎样才能说清楚呢?

通过火车的位置,学生说出( )在( )的上面,( )在( )的下面。

小结:有时我们需要说清楚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这样别人才能听明白各种物品的位置关系。

思考3:轮船的上面有什么?

学生说出轮船的上面不仅有火车,还有汽车。

谁能把话说得更完整一些?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主题图,学生在对这幅情境图的观察和表述中,根据轮船、火车和汽车三者的位置关系,认识“上、下”方位,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2)认识“前、后”

课件出示动画:汽车图

思考4:观察图中,你又看到了什么?你能用“前、后”说一说这些车的位置吗?

活动2:小组交流互相说一说轿车、卡车、大客车的位置关系。

思考5:大家一会儿说卡车在后面,一会儿又说卡车在前面,这又是怎么回事啊?怎样才能说清楚呢?

通过卡车的位置,学生说出()在()的前面,()在()的后面。

小结:在说明位置时,有时需要我们说清楚是谁和谁在进行比较。

思考6:大客车的前面有什么?小轿车的后面有什么?

学生说出大客车的前面有卡车和轿车,小轿车的后面有卡车和大客车。

【设计意图:在对轿车、卡车、大客车三者位置的表述中,认识“前、后”方位。初步感受“上、下”,“前、后”方位的相对性。体会到对于两个物体,它们之间“上、下”“前、后”的关系是一定的;对于三个物体,由于选择的比较对象不同,造成位置关系不同,它们之间“上、下”“前、后”的关系也会不同。】

(3)巩固练习

①说一说

请你用“上、下、前、后”说一说教室里的人或者物品的位置。说清( )在( )的上面,( )在( )的下面;( )在( )的前面;( )在( )的后面。

②练习二第1题

/

(1)说一说:小东的前面是( ),小云在小华的( )面。

(2)小组说一说: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

(3)思考:小玉在小兵的前面还是后面呢?你是怎样想的?

③做一做

把铅笔盒放在桌子的上面;把数学书放在铅笔盒的下面;请坐在***前面的同学起立;请坐在***后面的同学把手举起来。

(1)老师提要求,学生做一做。

(2)学生当小老师提要求,其他学生做一做。

④灵活应用,拓展提升

/

把附页中的小兔子和小乌龟贴在图中,再看图讲故事。说一说,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3.课堂总结

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收获。

本节课我们认识了上、下、前、后这两组位置关系,对于两个物体,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是一定的;对于三个物体,在说明位置时,需要我们说清楚是谁和谁在进行比较。

(三)课时作业

1.说说信号灯。

/

(1)交通信号灯有( )种颜色,( )灯在最下面,( )灯在最上面。

(2)红灯在绿灯的( )面,绿灯在黄灯的( )面。

答案:(1)3, 绿, 红。 (2)上 ,下。

解析:【考查目标1和2。进一步巩固理解“上、下”的含义和它们的相对性。能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小动物爬山。

/

(1)走在最前面的是( ),走在最后面的是( )。

(2)小猪走在小松鼠的( )面,小老鼠走在小松鼠的( )面。

(3)用“前后”还能说什么?

答案:(1)小老鼠, 小狐狸。 (2)后, 前。 (3)略。

解析:【考查目标1和2。进一步巩固理解“前、后”的含义和它们的相对性。能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分房子。

/

帮小动物分房子。小猫分在第2层,小猪在小猫的下面,小羊在小猫的上面。小猪在第( )层。小羊在第( )层。

答案: 3 , 1。

解析:【考查目标1。能运用“上、下”判断出动物住房。】

教学反思: 这节课根据新课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精心设计了让学生用眼观察、动口表达、动手操作、用心思考的小组活动。学生始终在教师创设的具体场景中轻松、愉快地学习,前后左右的空间位置关系。下面是我对《位置》的教学反思。

  一、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课堂教学中,在设计、安排和组织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应当有意识地体现探索的内容和方法,让学生能够亲自参加的活生生的数学活动。根据教学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把课本中的例题、结论等,转化为学生能够亲自参加的活生生的数学活动。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与发展。

  二、游戏活动带给学生愉悦的情感体验

新课程提出,学习目标应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课堂设计应由“给出知识”转向“引起活动”得到“经历、体验”。新课程改革也视学习为“做”的过程、“经验”的过程,凸现学生学习的实践性特点。在上下、前后、左右的教学中,我组织学生听口令和听反口令拍手的游戏活动,当看到自己拍的和别人一致时,他们的笑容是那样的灿烂,从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并增加成功感。假如发现自己“上当”的同时,他们就会赶紧纠正。如此设计,不仅注重学生认知上的需求,更重视学生学习情感上的满足,使学生心中充满激动与挑战,获得内心的充实和满足。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只有学生的情感体验是愉悦的学习,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学生无疑会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从而积极投入学习。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