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

本文由用户“克林撒旦”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1-09 17:17:28 举报文档

以下为《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读文章,了解文章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写作,学会细节描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于平凡处发现美,做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情感。

教学难点:学习描写生活中的乐趣。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检查预习:

1字词注音

2词语解释

3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作者为什么对家乡的咸鸭蛋久久不能忘怀?

二、 作者简介:

汪曾某某(1920~1997),江苏高邮人。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

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剧。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发

表小说《受戒》、《大淖记事》。著有散文集《汪曾某某自选集》。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请你给每个部分添上一个小标题。)?

第一部分(第l自然段);说端午,介绍端午的种种风俗,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说鸭蛋,介绍家乡鸭蛋的名声、特色。

第三部分(第4~6自然段),写孩子们如何吃和玩端午的鸭蛋。

文章的写作思路:端午的风俗--家乡的鸭蛋--端午的鸭蛋

四、品读课文,欣赏“鸭蛋”

1、作者家乡的鸭蛋到底是怎样的?我们一起来品读2、3两段。

作者是带着怎样的感情向我们介绍自己家乡的特产--高邮咸蛋呢?

(赞美,自豪)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呢?

如:①“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两个“多”,一个“善于”

写出了对家乡人的赞美(勤劳能干)。

②“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的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

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所食鸭蛋多矣”带有文言性质,增强幽默

意味。

③“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但是《腌蛋》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

有荣焉’。”有点爱屋及乌了吧!

④“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淡淡的幽默。

⑤“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

的!”有些嗔怒,也有淡淡的幽默。实际上认为高邮不仅出鸭蛋,还有那么多心灵手

巧的勤劳能干的高邮百姓,自豪和赞美之情油然而生。

………………一提起家乡的鸭蛋,作者就用那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诉说

内心的赞美和自豪。这种赞美,这种自豪都缘于作者那浓浓的思乡之情,缘于那深深

的故乡情结。(板书:故乡情结)

写鸭蛋--抒故乡情,这种写作方法是:借物抒情(板书:借物抒情)

2??说起“故乡情结”,最难忘的要属儿时的记忆了吧。因而有人说,本文写得

最有趣的要属4、5两段了。你认为有趣在哪儿呢?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

如: “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

有!”

“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

“这有什么好看呢?然而它是孩子心爱的饰物。”

“鸭蛋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了。”

“孩子吃鸭蛋是很小心的。除了敲去空头,不把蛋壳碰破。”

“蛋黄蛋白吃光了,用清水把鸭蛋壳里面洗净,晚上捉了萤火虫来,装在蛋壳里,

空头的地方糊一层薄某某。萤火虫在鸭蛋壳了一闪一闪地亮,好看极了!”

…………

小结:端午的这一天,是幸福的一天,快乐的一天。孩子们挑鸭蛋--装鸭蛋—挂

鸭蛋--吃鸭蛋--玩鸭蛋,多么富有童真和童趣,家乡的鸭蛋在孩子们的手中发挥了最

极致的价值!让我们一起来朗读一遍,感受一下节日带来的幸福和快乐吧!

五 、当堂检测

六、 结语

七 、布置作业

我国的许多传统节日、传统习俗在现代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已经逐日淡化,倒是

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在国人心目中的分量越来越重要。学习本文后,你如何看待这

种现象?中国该如何加强文化遗产保护?

八、 板书设计

端午的鸭蛋

汪曾某某

行文       语言

家乡端午的风俗     口语化 富幽默感

家乡的鸭蛋     文白夹杂 雅俗共赏

家乡端午的鸭蛋      方言

九、教学反思(略)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