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本文由用户“TylerShaoTian”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1-06 07:51:34 举报文档

以下为《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课标要求:

了解“一五计划”;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实行的必要性、基本任务,取得的主要成就;

(2)了解和掌握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诞生、主要内容和性质,知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分析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的必要性和1954年宪法的性质,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开始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增强学生对党和国家的热爱之情;

(2)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重点: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任务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难点: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内容和意义。

教学设计:

导入:水调歌头 游某某(毛泽东)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某某。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 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水调歌头?游某某》是毛泽东写于1956年6月的一首词,其中的“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指的是哪座大桥,它建立于什么时期?此时期还有哪些成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段历史,领略它的风采。

新课讲授: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1.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背景

史料1 建国初期严峻的经济形势。

全国总产量

人均占有量



国民收入

358亿元

66元



粮食

1.1亿吨

209公斤



钢

15.8万吨

0.29公斤



  史料2 国民党逃跑时掠走的金银。

国民党逃跑时掠走的金银



黄金 277万某某



白银 1 520万元



美钞 1 537万元



  教师:图表说明了什么问题?

国民党留给我们一个烂摊子,工农业生产遭到破坏,物资紧缺,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

史料3 1952年主要产品产量简表。

产品

1952年产量

比1949年增加

比历史最高水平增加



钢

135万吨

754%

46.2%



煤

6 649万吨

105%

7.4%



棉花

130.4万吨

193.3%

53%



粮食

1.639亿吨

49%

79.3%



发电

72.6亿千瓦

68.1%

21.9%



原油

44万吨

272%





  史料4 中国与印度、美国的钢产量和发电量的比较。

中国 1952年产量

印度 1950年产量

美国1950年产量



钢产量(人均)

2.37千克

4千克

538.3千克



发电量(人均)

2.76千瓦时

10.9千瓦时

2 949千瓦时



  教师:史料3和史料4中的图表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1):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各项指标均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

(2):我国工业水平仍然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甚至远不如印度。

2.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史料1 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史料2 斯大林论述苏联工业化时说:“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XXXXXXXXXX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路,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做迟了,就要失败。”

——《斯大林选集》下卷

问题: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有哪些?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问题:“一五”计划的重点为什么是发展重工业?

学生结合材料讨论后回答。

(1):旧中国的工业十分落后,如不优先发展重工业,不能自己制造机器,就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中国在近代不断受到西方列强的欺凌,就是因为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国防工业落后,要想避免历史的重演,必须发展重工业。

总结:我国的工业基础十分薄弱,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毛泽东曾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XXXXXXXXXX”在这种情况之下,如不优先发展重工业,中国就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样,中国参照苏联的经验,选择了一条优先发展重工业的道路。

问题:为什么在制定“一五”计划的时候,重点发展重工业,还要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归纳:因为建国初期,一贫如洗,物质极大的匮乏,必须在发展重工业的同时适当的发展其他部门,以解决百姓生活的燃眉之急。

3.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成就

史料1 五年内施工的工矿建设项目达一万多个,其中大中型项目有921个,到1957年底,建成全部投入生产的有428个,部分投入生产的有109个。苏联帮助中国建设的156个建设项目,到1957年底,有135个已施工建设。中国过去没有的一些工业,包括飞机、汽车、发电设备、重型机器、新式机床、精密仪表、电解铝、无缝钢管、合金钢、塑料、无线电等,从无到有地建设起来,从而改变了我国工业残缺不全的状况,增加了基础工业实力。

史料2 1957年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 241亿元,比1952年增长67.8%。1957年的国民收入比1952年增长53%。1957年工业总产值超过原计划21%,比1952年增长128.5%。原定五年计划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4.7%,实际达到18%。

问题: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取得了哪些成就?

强调:“一五”期间工业生产所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了旧中国的一百年。期间的工业发展速度远远高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初步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那么,“一五”计划的完成有什么重大意义?

讨论回答:初步实现了国家工业化的基础,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4.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重要成就的原因

史料1 苏联专家在中国。

史料2 中共采取正确的方针政策,确定了“一五”计划的目标,并且不断选派优秀干部到工业路线上去,培养成为领导骨干。

史料3 20世纪50年代的激情岁月给定居北京的波兰裔作家爱泼斯坦夫妇留下了这样的印象:“我们被一种同样的精神所感召,这是一种不为名、不为利,只为一个共同目标而奋斗的行动。没有真心实意地参加过这种集体劳作的人是很难体会这种感情的。”

问题:“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请同学们思考“一五”计划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小组内充分讨论,得出结论。教师归纳:(1)苏联的帮助;(2)党的正确领导;(3)全国人民的热情参与。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史料1 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

——毛泽东在1954年某次会议上的讲话

问题:这次会议是指哪次会议?主要内容是什么?

史料2 1954年《宪法》有蒙、汉、维、哈、藏、朝文版本,全国有1.5亿人参与宪法草案的讨论,民主党派代表558人,占45.52%,少数民族的代表177名,占14.4%。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

问题:为什么要这么多人来讨论呢?说明了什么?

学生:说明了我国政府尊重人民的意愿,代表人民的利益,体现了民主。

史料3 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利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问题:宪法的性质是怎样的?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史料4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是中国的政体,是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根据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按照法律程序,由选民在民主选举的基础上产生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组成地方各级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即国家权力机关,并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行使国家权力的政权组织形式。

问题: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形成的标志是什么?有何作用?

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标志: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作用: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小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两个问题:第一个五年计划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一五”计划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分别从经济和政治的方面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奠基,对我们国家后续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一五”计划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了旧中国一百年的工业发展。事实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睿智的选择。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