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江采芙蓉(课用)

本文由用户“haozi_xwh”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1-06 02:44:38 举报文档

以下为《涉江采芙蓉(课用)》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东汉桓帝、灵帝时,宦官外戚勾结擅权,官僚集团垄断仕途,上层士流结党标榜,“窃选举、盗荣宠者不可胜数也,羡慕者并驱而追之,悠悠皆是,孰能不然乎?”在这样的形势和风气下,中下层士子为了谋求前程,只得奔走交游。他们离乡背井,辞别父母,“亲戚隔绝,闺门分离,无罪无辜,而亡命是效”。然而往往一事无成,落得满腹牢骚和乡愁。《古诗十九首》从侧面反映了东汉后期政治混乱、败坏,没落的时代面貌。

继承了《诗经》和《楚辞》的传统 ,吸收了汉乐府的营养,所以不但善于运用比兴,而且创造出一种独特的风格、艺术成就很高。钟嵘说:“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刘勰说:“实五言诗之冠冕也。”

1、汉代无名作家的作品合称

2、五言诗成熟期的代表作

被誉为“五言之冠冕”

3、以平浅质朴的文字展深情

4、南朝萧统合收于《文选》中

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

兰某某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

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

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

忧伤以终老。

思考本诗作者描写了什么事件,文中主人公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采芙蓉

忧伤

诗中主人公到底是男子还是女子?

诗中角色:

涉江者 / 采莲者

所思者

还顾者 / 在旧乡者

忧伤者

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

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女子涉江采芙蓉

画面一

身在“远道”的游子。“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画面二

“还顾望旧乡,

长路漫浩浩。”

诗歌两个画面不是先后的,而是分隔、同时显现的:

一边是痛苦的妻子,正手拈芙蓉、仰望远天,身后是密密的荷叶,红丽的荷花,衬着她飘拂的衣裙,显得那样的孤独凄清;

一边是云烟缥缈的远空,隐隐约约摇晃着返身回望的丈夫的身影,那一闪而隐的面容,竟是那般愁苦!

“对写法” 方式:

对写法又谓主客移位,是我国古典诗歌中的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简单说就是自己思念对方,却说对方不忘自己。

《邯郸冬至夜思家》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

前两句写冬至之夜,诗人羁留他乡的孤独冷清的生活画面。思乡之情,不言而喻。可诗人不说自己思念家人,却想像家人于冬至节的深夜还坐在一起念叨着自己。

杜甫《月夜》的前四句:

今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此诗是诗人在安史之乱时身陷长安时思念妻子儿女之作,原本是诗人思念妻子儿女,而诗人却采用了“对写法”。从对方落墨,想像妻子在月夜里如何对月思念自己,而孩子还不懂得母亲为何要思念长安。有评论家说:“公本思家,偏想家人思己。”

高适的《除夜》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本是自己思念千里之外的故乡亲人,却说故乡的亲人思念千里之外的自己。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某某,遍插茱萸少一人。

本是自己到了佳节便加倍地思念家乡的亲人,可作者不说自己想念家乡的兄弟,却说家乡的兄弟想念自己。

这首诗的主题

思妇怀远,游子思乡

这首诗作于汉代,可视为当时不少因战乱或求仕而分离的情侣的写照。

涉江采芙蓉,兰某某多芳草。

芙蓉

第一句营造出什么样的意境?

分析本诗的抒情方式?

荷花,又称莲花,古人也名之为藕花、芙蓉、菡萏、净友、芰荷等。以荷入文者,有周敦颐《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此以荷花喻君子圣洁之风范,且已成定说。以荷入诗者,有丁鹤年的《采莲曲》,“莲开花复水,莲谢藕在泥。不学青萍叶,随波东复西。朝采并蒂莲,暮绾同心结。不学杨柳枝,含颦送离别。”此以荷花喻爱情之坚贞真挚。以荷入词者,有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此以荷花喻意境之静谧悠闲。由以上几例分析可以见出:荷花更多被作为一种情感意象来使用,表示一种圣洁、坚贞与宁静的意味。

“芳草” 、“兰某某”意象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我把江离芷草披在肩上,把秋兰结成索佩挂身旁。)

“制芰荷以为衣某某,集芙蓉以为裳。

屈原是用比兴手法言志抒情,借佩带香花美草以喻自己修身洁行。

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梁某某《采莲赋》里说得好:   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澚首徐某某,兼传羽杯;棹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某某;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   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

涉江/采芙蓉,

兰某某/多芳草。

渡过江水去采那朵莲花,兰草生长的沼泽地长满芳草。

芙蓉”“兰某某”“芳草”等意象。描述了抒情主人公涉江采摘芙蓉的情景,营造的是轻松欢快的氛围。 “芙蓉”“兰某某”“芳草”等意象,表达出诗人情怀的高雅,感情的纯洁、美好。

涉江郊游

采摘芙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赠花

中国人民很早对于自然就有很深的爱好,对自然的爱与对人的爱往往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古代人送给最亲爱的人的礼物往往不是什么金银珠宝,而是一株花或是一棵芳草,送别时总是折一枝柳条送给远行的人,远行的人为了表示对好朋友的思念,逢到驿使就托带一枝梅花给他。这种生活情调是简朴的,也是美好的。正如王维的《相思》所写:“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采花折柳,这正是古人传情达意的方式,一方面是传达了对亲朋的关怀、思念等感情,另一方面又寄托了对亲朋的美好祝愿。

——表达感情的方式 (含蓄)

思念心上人的痛苦

折芳馨兮遗所思

有情人彼此挂怀

不思量

自难忘

离居终老之苦

天地之间一声幽叹

涉江采芙蓉

纵使江水溅湿了衣衫,我依然要采得江中那最美丽的莲。这淡雅的莲花,挺拔的枝叶,像极了你——我远方的爱人,记得我们曾许下的诺言吗?“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对你的思恋,一天又一天,莲花开落,等在季节里的容颜日渐凋零,却依然不见你那熟悉的面庞。

为何我回望故乡的双眸这样氤氲?归家的路途遥遥无尽,时光在这条路上设下了重重陷阱 ,我日思夜想的人儿啊!怎样才能飞到你的身旁?曾经沧海,蜡炬成灰。此生,无法执子之手,就这样孤独终老吧。

《涉江采芙蓉》是一首绝美的诗,看到他,就像看到了一种中国式乡情、亲情、爱情的缩影,横亘于历史时空之中,《涉江采芙蓉》的文字绝没有浮躁的华美,仅用清淡自然地笔触,写出了一世的悲苦。

尽管千年前的那个采莲的人和被他思念的人都早已消失了。但是,只要有人,只要有诗,只要有四季的变换,在这世间就会存在着一种思慕的情怀,永远也不会改变,永远也不会消失。

结语

《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宴会》《西北有高楼》《涉江采芙蓉》《明月皎夜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树》《迢迢牵牛星》《回车驾言迈》《东城高且长》《驱车上东门》《去者日以疏》《生年不满百》《凛凛岁云暮》《孟冬寒气至》《客从远方来》《明月何皎皎》

《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

1、失志伤时、人生无常的感慨。如《今日良宴会》、《生年不满百》(”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年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驱车上东门行》(“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XXXXXXXXXX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

2、世态的炎凉与人情的冷暖。如《西北有高楼》感叹知音难逢。《明月皎夜光》写朋友离我而去。

3、游子思妇们离别相思之苦。《涉江采芙蓉》、《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

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驱车上东门

驱车上东门,遥望郭某某。

白杨何某某,松柏夹广路。

下有陈某某,杳杳即长暮。

潜寐黄某某,千载永不寤。

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

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

万岁更相送,贤圣莫能度。

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

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

西北有高楼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

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

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

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

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涉江采芙蓉(课用)》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