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18莫高窟第二课时导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苏某某 版小学 语文(科目) 五 (年级)上 (册别)
《莫高窟》第 2课时导学单(共 2 课时)
课题
《莫高窟》
内容
《莫高窟》
主备人
王静
审核人
王静
执教者
课型
新授
班级
五年级
时间
教材分析
《莫高窟》是一篇写景的记叙文,作者以“总—分—总”的形式来结构全文。它主要描述了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导学目标
引领学生走进敦煌莫高窟这一艺术宝库,了解莫高窟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导学重点
体会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塑画和藏经洞的艺术价值
导学难点
积累优美语段,感知课文写法
导学方法
自主探究 展示交流
知识链接:
余秋雨先生曾这样赞美莫高窟:
它是一种聚会,一种感召,它把人性神化,赋予造型,又用造型引发人性,于是它成了民族心底一种彩色的梦幻,一种圣洁的沉淀,一种永久的向往。它是一种狂欢,一种释放。在它的怀抱里神人交融,时空腾飞。于是,它让人走进神话,走进寓言。
藏经洞资料:
1900年,莫高窟的王某某在清理16号石窟积沙时,偶然发现了几百年前的藏经密室,这就是藏经洞,洞里藏着数也数不清的经卷、绣画,当时曾有人建议清政府把它们运到兰州保存。但是腐败的清政府,根本不懂得这批文物的价值,他们舍不得花运费,仍然让王某某保管。
藏经洞一经被发现,帝国主义探险家闻风而至,洞内大批文物被掠走,石窟石壁遭破坏。于是,英国、日本、法国、俄国,都有中国敦煌莫高窟的文物和遗书。现在的英国大使馆里面还有一幅名为《引路观音》的画。
期望学生行为
聚焦问题
展示目标
一、导入新授。
1、昨天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课文《莫高窟》,认读学习单某某。
2、你能从中选用一两个词语说说莫高窟给你留下的印象吗?
3、那么,课文中怎样说的。
(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
组织交流
点拨引导
二、走进文本,合作探究: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完成学习单探究案的学习任务。
2、组内组织交流,教师参与,了解学情,并适时指点。
期望学生行为
组织交流
点拨引导
三、展示交流,点拨引导:
1、小组内展示交流活动
2、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师适时给以点拨引导
(一)、走进彩塑,感悟精妙绝伦
(1)这一段的中心句是什么?
(2)作者写了几种彩塑?各是怎样的神态?勾出描写彩塑的词语。
(3)文中特写了什么?
(4) 假如你是一位游客,看到这些美妙绝伦的彩塑,你会怎样称赞它呢?(适时理解“啧啧赞叹)
(有意识地渗透“总写—分写—特写—总写”的写作方法。)
(二)走进壁画,领略魅力
(1)这段的中心句是什么?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承上启下)
(2)课文的哪些地方让你体会到壁画的“宏伟瑰丽”呢?
(3)文中特写了什么?(飞天)用了几个有的?还有吗?你的依据是什么?
① 5位小仙女朗读比赛。
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③能仿照上文,补写一句省略的内容吗?
(三)进藏经洞,激荡情感
请大家默读第5小节,边读边动笔,划出你认为用得好的或重要的词句,在行间的空白处写出自己的体会。生默读,动笔批注。
①各种经卷、文书、帛画、刺绣、铜像等六万多件。”可以看出莫高窟内的文物不仅品种多,而且数量也很多。可以体会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着无穷的智慧,是他们创造了莫高窟的辉煌。
②曾”字说明了以前莫高窟内有很多文物,但现在都没有了。
③“掠”可以看出帝国主义分子的野蛮和无耻。
④“大量”和 “仅存”对比非常强烈,这两个词语充分说明了莫高窟内的损失非常惨重
认真
倾听
做好
笔记
迁移运用
拓展延伸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大量珍贵的敦煌文物让全世界看到了古老的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灿烂文化和文明的伟大魅力。1987年,敦煌莫高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文化遗产”。
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自豪地说:
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2、余秋雨先生曾这样赞美莫高窟(出示知识链接)
3、本课写作方法提示
板
书
设
计
彩塑 精妙绝伦
莫高窟 壁画 宏伟瑰丽 艺术宝库
藏经洞 (曾) 藏品丰富
教
学
反
思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18莫高窟第二课时导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