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教学设计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_*学 马某某
一、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知道荒漠化的含义及其发生的基本过程,能运用荒漠化的概念判断一些实际问题。
2、了解西北地区的大致范围、自然特征及其形成原因、能解释荒漠化发生的自然原因。
3、理解人为因素对荒漠化发生和发展的影响。
4、理解荒漠化发生的危害。
5、理解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影视图片,引入说明沙尘暴的发生是土地荒漠化、沙漠化直接导致的结果。
2、读图分析我国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其成因,并解释荒漠化发生的自然原因。
3、利用课文材料引导学生分析西北地区人地关系演变的过程,包括人类生产生活的类型和特点、人类活动对于荒漠化的影响、以及受此影响环境和资源的变化趋势和环境问题的产生。
4、通过以上分析帮助学生建立区域环境问题的危害描述、成因分析、治理说明的综合观念与能力,结合读图分析突出现代荒漠化的发生、发展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增强生态环境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环境观,充分认识区域环境对区域发展的重要性,即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认识人地关系,培养对环境、资源负责的观念和行为。
二、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某一区域在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不合理开发产生的危害及治理措施。
教学难点:举一反三,培养和掌握分析一个区域内环境和资源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关系的一般方法。
三、教学思路:
[新课引入] 通过新闻影片沙尘暴,引入说明。沙尘暴的发生是土地荒漠化、沙漠化直接导致的结果。
[读图] 读沙尘暴对生活影响图,分析图中反映出的生态问题对我们的影响越来越严重。强度越来越强。
[讲解] 荒漠化的含义:
荒漠化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和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下所造成的土地退化。
土地的退化主要是指耕地、草地和林地等资源的生产能力下降,严重的甚至是让土地丧失生产能力。
阅读课本得出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涉及陕、甘、宁、青、新等省区。其中三江源、甘肃中部等地荒漠化现象尤其严重。使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变得十分脆弱。
[读图分析] 1、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与植被等方面,分析我国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地理位置:深居内陆,远离海洋
地形:位于第二级阶梯,海拔高,以高原、山地和盆地为主。
气候:远离海洋,加上高大山系、特别是青藏高原隆起对水汽的阻挡,导致西北地区成为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量最少、干旱程度最高的地带。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降水稀少,干旱、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
河流:多为内流河和季节性河流,水量少
植被:植被稀疏,自东向西为草原、荒漠草原和荒漠
[材料分析] 根据课本P37的课文“阅读”、“活动”等引导学生进行类比分析;
探究:造成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的因素有哪些?
自然原因:1、气候干燥,
2、大风频繁
3、植物覆盖率低,生态环境脆弱。
人为原因:1、过度放牧
2、滥砍滥伐
3、过度开垦
4、水资源利用不当
5、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
小结:荒漠化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因而消除和减弱人为因素是防治荒漠化的根本途径。
图片演示: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过度砍伐 使得我国沙尘暴的次数越来越多。
图片演示: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出示荒漠化的定义。
荒漠化:包括风蚀和水蚀等外力作用造成的土地退化,也涉及人类滥垦滥牧所导致的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破坏。
说明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地区。
阅读课文p36探究:2、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1、气候干燥,
2、大风频繁
3、植物覆盖率低,生态环境脆弱。
人为原因:1、过度放牧
2、滥砍滥伐
3、过度开垦
4、水资源利用不当
5、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
风蚀、水蚀、人类活动---土地退化
二、荒漠化的危害
1、进一步恶化了生态环境,威胁基础设施。
2、为沙尘暴提供了充足的沙某某。
3、使农牧业生产力水平大幅度下降,引发饥荒,造成系列经济、社会问题。
4、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已经影响到其他国家和地区。
三、荒漠化的防治
1、防治荒漠化需要全球合作
2、防治荒漠化的基本方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3、措施:封沙禁牧,禁樵禁采,合理用水,生态移民等。
4、我国的具体措施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