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地球的运动》课件》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第四课时 公转的地理意义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
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三.四季和五带的划分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赤道平面
地球轨道面
(黄道平面)
公转意义的产生原因:黄赤交角的存在。
(1月初)
(7月初)
因为地球公转速度近日点快远日点慢,所以导致北极点的极昼天数长于南极点。
地球公转的轨道
合作学习:
南北极极昼的日数是否相同?为什么?
冬至
夏至
秋分
春分
地球公转运动图***
远日点附近
近日点附近
冬至
夏至
秋分
春分
近日点附近
远日点附近
注意: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再闰。
0
12
6
2
4
8
10
阳
光
夏某某昼夜长短情况
N
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昼长随纬度有何变化规律?图中A、B点的昼长为几小时?组卷网
A
B
0
12
6
2
4
8
10
14
阳
光
冬至日昼夜长短情况
N
赤道的昼夜有何特点,几点日出,几点日落?
0
12
6
2
4
8
10
阳
光
夜半球
春秋分昼夜长短情况
昼半球
N
春秋分日全球的昼夜长短如何分布?
一、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当太阳直射北半球时(春分至秋分):
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大于夜长,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夏某某这一天,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判断A点的昼长
14小时
XXXXX
XXXXX
H
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H=90XXXXX—纬度差(所求地与直射地)
随纬度的变化规律:
由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随季节的变化规律:
夏某某: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最大值,赤道以南各地达到全年最小值。
冬至日: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最大值,赤道以北各地达到全年最小值。
天文四季:
夏季——白昼最长,太阳最高的三个月(5、6、7三月);
冬季——白昼最短,太阳最低的三个月(11、12、1三月);
春秋分——介于两者之间。
传统四季:四立划分
气候四季:春(3、4、5)、夏(6、7、8)、秋(9、10、11)、冬(12、1、2)
1、四季更替
三、四季和五带的划分
a
b
思考:
图中的角a和b的含义?
两角有什么关系?
三、四季和五带的划分
2、五带的划分
赤 道
00
23.50
23.50
66.50
66.50
北 回 归 线
南 回 归 线
北 极 圈
南 极 圈
900
900
热 带
北温带
南温带
北寒带
南寒带
有太阳直射现象
既无太阳直射又无极昼极夜现象
既无太阳直射又无极昼极夜现象
有极昼极夜现象
有极昼极夜现象
终年炎热
四季分明
终年严寒
四季分明
终年严寒
天文特征
气候特征
2、五带的划分
若黄赤交角变大,五带的范围将如何变化?[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地球的运动》课件》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