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本文由用户“afang2468”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1-06 15:49:54 举报文档

以下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从百草园

到三味书屋

广纳中学校:徐某某

童年啊!

是梦中的真,

是真中的梦,

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 。

——冰心

从百草园

到三味书屋

鲁迅

学习目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

1、抓住事物特点,用恰当的顺序写景。

过程与方法:

1、学习运用联系比较法,进行探究学习。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活,体味成长中的快乐与烦恼,领悟成长的真谛。

2、学习两相对照的文章结构。

2、运用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反思自身的生活世界。

作者简介

鲁迅,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某某,字豫才。

毛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鲁某某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坟》《热风集》《华某某》

《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准风月谈》等18部。

1881年9月25日,鲁迅出生于浙江绍兴城内周氏望族。祖父周福清出身翰林,在京城担任内阁中书,家里有四五十亩水田,不愁生计。其父虽没做官,但也是读书人,其闲居在家,后因肺结核而死 。周某某是一个典型的书香门第。

鲁迅家世

鲁迅生平

1893秋,祖父犯事下狱,父亲周伯宜病重,家道中落,鲁迅出入于当铺及药店很多年。

1896年父亲去世后,家境越发艰难。

1898年,鲁迅考入江南水师学堂。

1902年二月,赴日本留学,入东京***学习日语。在日本学习期间,接受了革命思想,

1906年六月回家,与朱某某女士结婚。同月,再次去日本,在东京研究文艺,弃医从文。

留学日本

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某某***学医。

弃医从文

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文学唤醒国民的思想,改变国民精神。

期望,用医学拯救国民

东京***毕业照

从日本回国后

中年鲁迅

《朝花夕拾》

本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到晚年,

回忆自己童年、

少年的生活。

朝花夕拾》目录(10篇文章)

小引

1、《狗XXXXX猫XXXXX鼠》 2、《阿长和山海经》

3、《二十四孝图》 4、《五猖会》

5、《无常》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7、《父亲的病》 8、《琐记》

9、《藤野先生》 10、《范某某》

后记

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

百草园

三味书屋:在鲁迅家附近,鲁迅小时候在这里读书。

字、词积累

注意下列词语的字音和字形

确凿

菜畦

蟋蟀

缠络

觅食

竹筛

渊博

鼎沸

宿儒

倜傥

锡箔

珊瑚

脑髓

蝉蜕

zXXXXXo

qXXXXX

shuXXXXXi

luXXXXX

mXXXXX

shXXXXXi

SXXXXX rXXXXX

yuXXXXXn

dXXXXXng

TXXXXX tXXXXXng

shXXXXXn

xXXXXXbXXXXX

NXXXXXo sXXXXXi

tuXXXXX

cuXXXXXn

盔甲

东方某某

kuXXXXX

shuXXXXX

liXXXXXn

课前须知

1、“三味书屋”的解释

“三味”取自“读经味如稻梁;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的古语。

大意是:读四书五经之类味如吃米面;读史籍味如吃喝佳肴美酒;而读诸子百家学说之类的书味如酱醋罢了,好比烹调中的作料一样。

XXXXXX hXXXXXi

2、文章的写作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1)空间顺序

按空间位置来写作。

从上到下, 从外到内, 从左到右,

从南到北,从远到近, 从中间到四周,

(2)逻辑顺序

是按照事理的关系来安排先后顺序写作

从因到果、从主到次、

从整体到部分、从概括到具体、

从现象到本质、从具体到一般。

听读课文 初步感知课文

思考

1、根据标题分析,文章以什么为写作顺序?

2、文章哪几段文字写百草园?哪几段文字写三味书屋?

空间顺序

百草园:1-8段

三味书屋:10-24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3、第9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从内容上:

写“我”告别欢乐的百草园生活,将要去读书塾的心理活动。三个也许,写出“我”的疑问、猜测、无奈。二个“Ade”,突出“我”与园中动植物的依恋之情。?

从结构上:

起过渡作用。既总结上文,又巧妙地引出下文。

空间顺序

百草园的生活

过渡

承上 启下

三味书屋的生活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9)

(1-8自然段)

(10-24自然段)

文本解读

解决问题

一、“百草园”部分

(一)阅读1至8段

1、归纳每段的主要内容

第1段:回忆百草园的缘由

第2段:描写百草园的景物

第3段:过渡段,引出“美女蛇”的故事

第4段: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

第5段:阐明故事给自己留下的“教训”

第6段:“我”由“美女蛇”故事引发的联想

第7段:冬天雪地捕鸟

第8段:交代闰土父亲捕鸟的经验

2、第1段某某7段在结构上的关系

总分关系

第1段统领下文写百草园的部分

“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3、“似乎确凿”是否矛盾?

①因为时隔七八年,对百草园的印象有些模糊,所以用“似乎”表示不确定。

②然而童年生活的种种景象历历在目,所以用“确凿”表示肯定语气。

③“似乎”“确凿” 表达了作者特殊的心情——对百草园依恋的深情。

不矛盾

(二)第2段

石某某

皂夹树

桑椹

覆盆子

何首乌

木某某

菜 畦

思考

1、本段的结构句式是?

2、本段强调的是“单是”后面的内容,所以“单是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是下文泥墙根一带景物描写的总领句

3、结构分析

翻断砖

按斑蝥

拔何首乌

摘覆盆子

四件趣事

4、泥墙根一带

菜畦的“碧绿”,桑某某的“紫红”、菜花和蜂的“黄”是写____,“肥胖”“高大”“臃肿”“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是写____,这两者都从___觉上写;鸣蝉的“长吟”,蟋蟀的“弹琴”,是从______上写;覆盆子“又酸又甜”写的是______,所以说它有声有色、有滋有味。

这里又包括了春、夏、秋三个季节的景物,桑某某、菜花是________的,蝉鸣在________,蟋蟀到______才叫;这与下文写到的冬天的百草园合起来成为完整的四季图,可见作者构思的精巧。

颜色

形状

听觉

味觉

春末

盛夏

秋天

5、本段是如何写景的?

(1)能抓住景物本身的特点,并采用相应的修辞手法

(2)写景层次井然,条理分明

(3)多角度写景,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备

6、课堂小练习

仿照“不必说 XXXXXXXXXX也不必说XXXXXXXXXX,单是XXXXXXXXXX”的句式写3个句子

不必说繁华的街道,也不必说丰厚的文化积淀,单是那高耸的广州塔,就让广州人倍感自豪。

不必说秀丽的风景,也不必说悠久的历史,单是那美味的特色小吃就足以让游客们啧啧称赞。

不必说那芬芳的花朵,也不必说鸣唱的小鸟,单是那葱茏的树木就让我流连忘返。

美女蛇的故事

(三)读3至6段

人首蛇身的怪物

1、4至6段的记叙顺序是?

插叙

2、写了百草园的景物后,为什么还要写美女蛇的故事?

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色彩,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

雪地捕鸟

雪 地面 短棒 竹筛 秕谷 长绳 人 鸟雀

3、思考下列问题

作者先写百草园冬天的“无味”,然后写下雪带来的乐趣,这是什么写法?起什么作用?

找出表示捕鸟动作的词,说说这些词的作用

九个表述动作的词,准确而生动地表现了雪地捕鸟的过程,写出了雪地捕鸟的乐趣。

4、为什么百草园那时是“我”的乐园?

乐园

美丽的景物

“美女蛇”的故事

雪地捕鸟

乐某某

乐某某

乐事

这是鲁迅当初上学时的座位

二、“三味书屋”部分

鲁某某三味书屋的三个故事 :

1、鲁迅制作了一张书签,中间竖写“读书三到:

心到,口到,眼到”10个字,夹在书页里。

读书时,读一遍书,思考 一个问题。同

们很赞赏,纷纷仿效起来。

2、有的同学整天只想玩,常常背着老师

拉别人一起玩。鲁迅为防止同学影响

自己的学习,就在书桌的左上角贴了

一张三寸长二寸阔的红纸条,纸条上

写着“君子自重”四个字。

3、鲁迅读书时,还要帮助家里做些事,

特别是为父亲的病经常上当铺跑药店。

有一次,因多做了些家务,读书迟到了,

受到老师的责备,他就在书桌的右下角

用小刀刻了个“早”字,用以鞭策自己。

此后,他就再没有迟到一次。

(一)阅读10至24段

1、概括每段内容

第10段:介绍三味书屋的方位和内部陈设

单调、沉闷

第11段:描写老师的外貌及人们对他的评价

第12至15段:读书生活片段之一——提问“怪哉虫”

私塾教学内容陈腐落后

①提问“怪哉”虫一事。

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

一回事?

第16至18段:读书生活片段之二——到书屋后的小园寻乐趣

第19至23段:读书生活片段之三——师生读书的场面

第24段:读书生活片段之四——同学做游戏, “我”画画

反衬私塾生活的单调

表现私塾教学效果低下

②寻找读书以外的乐趣。

③趁老师读书入神时,在座位上做游戏,画画儿。

(二)思考

1、所写的4个生活片段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私塾教育的不满

对大自然的热爱

对知识的追求

寿镜吾老先生自二十岁考取秀才后,不再参加考试,远离仕途,自甘淡泊,子承父业坐馆教书达六十年之久。他谙熟四书五经,博学正直,具有反清爱国思想。在封建社会中他还是比较开明的,为人方正、质朴,对学生和蔼,对童年的鲁迅十分关心。他是鲁迅的启蒙老师,鲁迅对他一直很恭敬。鲁迅成年后,师生之间常有书信往来,鲁迅每次回家也都前去看望先生。

补充材料

塾师寿镜吾

2、寿镜吾先生是一位怎样的人?

(1)是一位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2)秉性慈祥,酷爱读书

(3)是旧教育制度的忠实执行者,不懂少年儿童的心理,泯灭了孩子的求知欲

三味书屋

(1)折腊梅花

(2)寻蝉蜕

(3)喂蚂蚁

的趣事

(4)做游戏、画画儿

3.作者对三味书屋的感受是什么?

觉得受约束,且深感枯燥。但能随先生有板有眼的学习,并不抵触,况且也有游戏的乐趣。

4.把前后两部分联系起来思考,讨论: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本文主题)

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欢乐的心理。

同时也流露出对封建私塾教育的不满。

课后巩固

第二段段景物描写,融入了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下面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表现“我”对美好的大自然的喜爱。

B、表现“我”对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和依恋。

C、表现“我”对恬淡的田园生活的深切喜爱。

D、表现“我”在百草园所感到的无限乐趣。

C

课后作业:

1.背诵第2,第7自然段。

2.预习《再塑生命的人》。

祝贺你

再见[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