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圆的周长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
主题:圆的周长
课时:共2课时,第1课时
授课对象:六年级学生
设计者: 大河完全学校 李某某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公式。
2.教材分析
“圆的周长”概念的教学,是以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知识为认知基础的,是前面学习“圆的认识”的深化,“圆的周长”计算方法的教学,是学生初步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的开始,又是后面学习“圆的面积”以及今后学习圆柱、圆锥等知识的基础。因此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小学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3.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圆的周长前已经理解了周长的意义,掌握了关于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也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知道半径,直径的关系并且会画圆,能测量出圆的直径。这节课是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前面的知识为这节课的学习活动做好了铺垫。同时学生对各项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非常感兴趣,并且本班大部分学生思维活跃,善于动脑思考,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相互探讨学习的风气较浓,对新事物比较感兴趣,平时教学中,经常开展小组合作式的探究学习活动,学生有较强的合作意识。老师只要充分发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他们是乐意做课堂的主人的!
目标
1、能说出圆形物体的周长,能用滚动、绕线等方法测量圆的周长。
2、在测量活动中探索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能说出圆周率的意义及圆周长的计算公式,会用公式计算圆的周长。
3、能运用圆周长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通过学习祖冲之的课外知识,体会爱国主义情感。
评价任务
任务1:以小组为单位,说出什么是圆的周长,找出一些圆形物体的周长。
任务2:向同桌说出圆的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及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并在练习本上用字母表示。能说出圆周率的意义。
任务3:独立完成练习题的题目。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环节一 创设情观看课件“森林晚会”
的动画,在教师的引导
1、播放课件“森林晚会”的动
画:当播放到小白兔和小灰兔境,引起猜想:认识圆的周长下,认识圆的周长,动手找出一些圆形物体的周长。
赛跑时,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认识圆的周长,
2、引导学生从准备的实物
中各自拿出一个圆,并指一指这些圆的周长。
环节二
动手操作,引导探索1、用手中的学具测量圆形物体的周长。
2、思考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
3、小组合作,用学具测量出四个不同的圆的直径和周长,并计算它们的比值,填表格。
4、在教师引导下思考圆周率的意义,阅读祖冲之的介绍。
5、在教师引导下推导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1)学生自己验证:各自量出所准备的四个不同大小的圆,分别测量它们的直径和周长填到课本上面的表格中,并计算它们的比值。
(2)观察数据。
(3)得出结论: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
板书: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评价任务二
1、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学具采用不同的方法体验与测量圆的周长。
2、启发学生思考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3、验证猜想,探求圆周率
4、介绍祖冲之,认识圆周率。
5、由小组实验引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环节三
解决问题,体会运用先独立思考后完成,再集体反馈。
一、判断.
1.XXXXX=3.14 ( )
2.圆的周长是它的半径的∏倍。( )
3. 圆的直径越大,它的圆周率就越大。( )
4.只要知道圆的半径或直径,就可以求圆的周长。( )
5. 大圆的圆周率比小圆的圆周率大。( )
二、生活运用.
1、电脑课件出示主题图。
如果圆形花坛的直径是20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让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小自行车车轮的直径是50cm,绕花坛一周车轮大约转动多少周?
(学生完成后,让学生打开课本对照,反思自己的解答过程)
环节四
全课总结,反思评价学生尝试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至少能说出一方面的收获。
附:所需条件
教具准备:自己设计课件,圆片,绳子,软尺,直尺。
学具准备:为每小组准备不同的圆形物体3-4个,圆片,软尺,直尺,绳子。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圆的周长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