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提纲:以我之德,育人成长

本文由用户“lixintcwdsg”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1-09 16:10:21 举报文档

以下为《论文提纲:以我之德,育人成长》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以我之德,育人成长

***学 吕某某

目录:

一、立足本职工作,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淡漠名利。

二、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做好学生楷模。

三、终身学习,崇尚科学。

四、 热爱学生,关心学生。

关键词:

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淡漠名利,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热爱学生,关心学生。

摘要:

:教师发展,师德为要。教师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职业之一,也是最伟大、最神圣的职业之一。广大教师如何自觉增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当好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育事业的本质是什么?可以借助一句广告语来进行最简单的阐析:“教育的根本就是爱与责任。”教育的根本有两个方面,一个是爱;一个是责任。应该说爱是教育的前提侧重了教育的感情模式,而责任则是教育的目的,教育应该是为了完成某种责任而进行的一种实践活动。党的十九大,习总书记号召全国广大教师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基于这种对教育的理解,师德就应该是在爱的前提下,引领学生完成成长的责任,作为教师,执着追求的也应该是这样的一种对教育最本质、最纯粹的师德境界。从这里可以看出来,爱只是师德的一个方面,而最重要的应该是完成教育的责任,那就是引领学生的成长。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不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优先发展教育的坚定决心,而且抓住了教育的本质要求,明确了教育的根本使命。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做好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努力弘扬“以爱育人,立德树人”的科学精神,把崇高的师德播撒在教书育人的各个环节,以爱心传道授业解惑,让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正文

一、立足本职工作,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淡漠名利。

教育生活是一种植根于普通的、具体的、甚至是有些琐碎的职业生活,它以崇高的要求履行着崇高的责任,但是它的践行过程却是在最平凡的生活中完成的。教育是神圣的,教师是世俗的,用世俗来追求神圣,那么这种生活必然要承受来自现实生活世界的种种拷问。用大爱做小事,是教育生活最真实的生活写照,师德固然有可歌可泣的典型事例,但更多的表现却是在平凡中见证孩子的成长。大多时候,我们是带着欣喜与期望、疲惫与艰辛,见证并引领着一个个孩子的生命成长,在课堂、在课下,潜移默化滋润着孩子的心灵。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说,关于某某育的心灵叙事是朴素的,他们终其一生,也没有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更别说什么感天动地。但在无数平凡日子里他们的平凡、质朴的教育叙事却又在点点滴滴中折射出教育的博大与神圣。从以上两点,我觉得师德就是教师在平凡的职业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能够引领生命成长的责任、能力,以及这个艰难的实践过程。然而我们既然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热爱教育,忠诚党的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在教育教学中要与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保持一致,不违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与言行,奉公守法。做到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力求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不断的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二、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做好学生楷模。

教师工作具有“示范性”,学生学习具有“向师性”。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为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应该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只有牢记“身教重于言教”的道理,严于律已,以身作则,诲人不倦,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才能把教师当成良师益友。因此,我们教师应该率先高举“知荣明耻”的大旗,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加强自身修养,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充分展现教师高雅的气质、翩翩的风度,赢得学生的尊敬甚至崇拜。同时要关心集体的发展,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

三、终身学习,崇尚科学。

“学问是心灵的慧眼”、 “学高为范”。作为知识传授者的老师,必须具有丰富的知识;较高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水平;过硬的教育、教学能力。当今世界,科技突飞猛进,信息与日俱增,社会各个领域的知识不断由单一走向多元,不断向更深更广的层面发展。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教师不再是一个教死书的教书匠,而应该成为一个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作为一名教师,更应坚持终身学习。从别人的经验中学习借鉴,从自己的教学中学会反思,与同事的合作中对话成长,与学生的互动中教学相长。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做到厚积薄发,精益求精,以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这就是习总书记所要求的“始终处于学习状态,站在知识发展前沿,刻苦钻研、严谨笃学,不断充实、拓展、提高自己”。反之,故步自封,墨守成规,没有丰富的知识,没有新鲜的血液,教师就不可能教育好学生。正所谓合格的教师不是终身的,过去是“不进则退”,现在是“慢进则退”,不进将会很快被淘汰。

四、 热爱学生,关心学生。

教师的职业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而且是“以人格来培养人格,以灵魂来塑造灵魂”的特点。陶行知先生曾写一幅对联:“千教万教教人学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说明一个好教师绝不是单纯传授知识的,而是通过他的言传身教给学生以启示,引导他们进入知识之门。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保护学生就是履行教师的社会责任。师德的核心问题就是“爱”,师爱是师德的灵魂。崇高的师爱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对那些学习、品德的困难生,更要多给他们一份爱心、一声赞美、一个微笑,少一些说教。要允许学生出差错,更要给予学生改正的机会,切忌言行过激、教育简单化。对学生细微之处的改变也要善于发现,发现他们“闪光点”,多加肯定与鼓励,让师爱撒向每一个角落,让每一朵花都淋浴阳光。   热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教师对学生的爱的情感,能转化为学生接受教育的内部力量,能赢得学生的爱戴和尊重,激发他们对教师的亲近感、信赖感,学生只有体会到这种感情,才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进而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使学生成人和成才。就像习总书记强调的,“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通过真情、真心、真诚拉近同学生的距离,滋润学生的心田,使自己成为学生的好朋友和贴心人”。相反,如果老师缺乏爱心,对学生的不足和缺点一味指责、冷嘲热讽,学生刚刚萌动的向上向善的小火苗就可能被浇灭,甚至逐渐改变对学习、对人生、对世界的态度。

让我们以良好的师德,共同撑起教育的蓝天!?

总而言之,教师寓德于某某,为人师表,教师要热爱这个职业,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只有热爱,才能在德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自己。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先做人,再求学。作为一名教育教学工作者,我们应锐意进取,不断创新,为培养合格人才而努力。如果将德育与人的发展、人的成才紧密结合起来,这是教育改革的需要,是培养出更多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教书育人,以我之德,育人成长。

谢谢评价[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论文提纲:以我之德,育人成长》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