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郝辰阳补写句子精品课件B》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瞻前顾后解读文本
左右逢源补写句子
考情回顾——鉴往知来
稳中有变
专题特点
“补写句子”是综合考点和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 材料,另有字数限制。
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来源:文本。具体说,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
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
“词语从文本中来”“引领、衔接、总结”这两层意思一综合起来,我们发现答案已呼之欲出,而且答案几乎是唯一的。
三类重点句子的补写
1、总提(起)句的补写;
2、总结句的补写;
3、过渡句的补写;
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自我诊断,找出答题能力短板
据报道,经历无数次失败后,科学家30年来首度发现一种新抗生素。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尽管人类已经发现了100多种抗生素,但新药缺乏仍然
制约着许多伤病的治疗,更严重的是,②_____________:医院受利益驱动滥开抗生素处方,民众不辨病症乱服抗生素,畜禽养殖业普遍超量使用抗生素等,都直接或间接地造成人体对已有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一方面细菌的耐药性不断增强,使许多药物失去效用;另一方面,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与其把健康寄托于前景难料的新药研制,不如少用、慎用抗生素,努力增强自身免疫力。
比对答案,领悟答案升格之道
失分剖析
这两个句子表意不明,且不宜使用反问句。从下文看,第①句应是一个设问句,领起下文内容。
[得分 0分]
现场失分答案(1)
失分剖析
这两个答案仍是说而不明。这是一段说明性文字。从第②句的下文看,其“危害”较明确,不宜使用这些模糊字眼使说明光说不明。
[得分 0分]
现场失分答案(3)
失分剖析
这两个句子均表意不准。前一句丢了“新”字;别看这个“新”字,它关系本段的说明对象——新抗生素。后一句的“需要”一词用得不准;从上下文看,“研究(研制)”显然比“需要”准确。
[得分 1分]
现场失分答案(2)
失分剖析
这两个答案表意不完整。从下文看,第②句应是对“医院XXXXXXXXXX产生了耐药性”文字的概括。这两个答案只概括了前半句,真正的表意重点在后半部分,“都直接或间接地造成人体对已有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却没有概括进去。
[得分 1分]
现场失分答案(4)
失分剖析
这两个答案在内容上与上下文不符。因为文某某中有“一方面XXXXXXXXXX,另一方面XXXXXXXXXX”,这两个答案内容都属于“一方面”中的,不属于“另一方面”中的;而“另一方面”上下文已规定好了:人体免疫力下降。
[得分 0分]
现场失分答案(5)
失分剖析
前一句在内容上符合,但在形式上与上文接得不好。因为“一方面”紧承上文“尽管XXXXXXXXXX治疗”;“另一方面”紧承“更严重的是XXXXXXXXXX耐药性”,言产生耐药性的后果。后一句在内容、形式上衔接较好,但“发现”一词表意不准。
[得分 1分]
现场失分答案(6)
满分赏析
该答案在内容上与主旨、上下文扣得紧,在形式上与上下文接得上。如第①句提出了本段要说明的问题,形式上是个设问句,领起下文内容;第②句是对冒号后面内容的全面概括;第③句是对上文“后果”的进一步说明,也是下文作出“与其XXXXXXXXXX不如XXXXXXXXXX”选择的依据之一。
[得分 6分]
现场满分答案
参考答案 ①为什么要研究新抗生素呢
②抗生素的滥用使人体产生了耐药性
③新抗生素的研制又步履维艰
评分建议 每处2分。
一、真题再现
——根据示例,了解考点
一、叙述类文某某
真题例说:(2012新课标I卷)
司马迁《史记》记载:“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晋代王某某《拾遗记》中说:“神农采峻岭之铜,以为器。”如果这些史料可靠,则我们祖先大约在5000年前就开始使用铜器了。但是,考古学家一直没有发掘到可以确证是夏代之前的铜器。因此,这些记载还只能视为传说。
早在传说中的远古时期 , 。 从传世文献记载来看,我国在夏代之前就已进入铜器时代,但是, 。上个世纪5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河南偃师二里头一带发掘出了不少青铜器。经鉴定,这批青铜器的制作年代距离现在3500多年,这个时间大概是夏某某。它们出土的地点正好是古书中所说的夏代开采铜矿之地,因此,可以确信, 。
(1)我们的祖先就开始采铜铸器了
(2)这却一直未得到考古发掘的确证
(3)我国最迟(起码)在夏某某就开始使用铜器了
1、确定材料性质:记叙类语段
(1)叙述的主体(对象)
勾画主要信息 (2)主体的经历及特征
(3)叙述的意义及目的
2、补写句子特征
(1)总领句 段某某
(2)过渡句 “但是”提示转折
(3)总结句 “因此” 表结果
3、破解方法
(1)记叙类语段一般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等要素。不能顾此失彼。
(2)关注句子位置确定其性质(总领、过渡或总结)
(3)关注关联词的提示作用
对点练习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运河两岸,乡间旱象已成。 ① ,有的水车上,连老太婆,妇人,和十二三岁的孩子也出席。已种田而未全枯的当然要出席, ② ,
根本没有种田的也要出席。这不是平常的灌溉,这是一种伟观, ③ 的伟观!
①村中农夫全体出席灌溉
②已种田而已全枯的也要出席
③人与自然奋斗(体现人类不寻常壮举的)
二、说明类文某某
(2014新课标I卷)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二氧化碳是最主要的大气保温气体之一。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会导致全球变暖,造成天气干旱或旱涝不均,甚至可能造成海洋水位上升,淹没大量沿海城市, ① ,然而,也有研究指出, ② :比如增加的二氧化碳可以给植物“施肥”,有利于植物的生长,但这必须有个前提,植物还活着!如果土壤被污染, ③ ,我们就失去了这些向大气中释放氧气的“氧气工厂”和“空气净化器”。
①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
②二氧化碳增加会带来好处
③植物就会生病甚至死亡
1、材料性质:说明类语段
(1) 被说明的事物及其主要特征
物体——属性、特点、功用(第一句“保温”)
勾画主要信息 景物、建筑物——方位、大小、结构等
抽象事物——内涵、外延、属性
(2) 说明的目的、意义
2、句子特征:
(1)承接句 表结果
(2)过渡句 这里有“然而”提示转折意
(3)总结句 “如果”提示,表结果
3、破解方法:
(1)弄清所补句子属于事物哪方面特征、作用、意义,
(2)关注句子位置确定其性质,关注关联词的提示作用
(3)注意选用词语、句式的准确性,
(第14例考卷)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出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
缘水而居的周庄人,?? ?,周庄大大小小的桥梁星罗棋布。? ,诸如贞丰桥、富安桥、太平桥、永安桥、怀德桥、福洪桥、通秀桥等等。这些桥大多为石拱桥。用欣赏的目光看,? ? ?,一副人与自然,与历史交汇的风景画。
①与桥结下了不解之缘
②每一座桥都有个寄托美好愿望的名字
③每一座桥又都是一幅画
对点练习
(2013新课标I卷)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出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水是植物主要的组成成分,植物体的含水量一般为60%-80%,有的甚至可达90%上。 ,
土壤中的矿物质、氧、二氧化碳等都必须先溶于水后,
。水还能维持细胞和组织的紧张度,以利于各种代谢的正常进行。水是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原料,它还作为反应物参与植物体内很多生物化学过程。因此, 。
①水是很多物质的溶剂
②才能被植物吸收
③没有水就没有植物的生命
三、议论类文某某
在下面文字横线处补写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6分)
各种通感现象里,最早引起注意的也许是 ① 。亚里士多德的心理学著作里已说:声音有“尖利”和“钝重”之分,那是比拟着触觉而来的,因为听触两觉有类似处。我们的《礼记XXXXX乐某某》有类似的文字,“故歌者,XXXXXXXXXX累累乎端如贯珠。”孔颖达《礼记正义》对此作了扼要的说明:“XXXXXXXXXX声音感动于人,XXXXXXXXXX令人心想其形状如此。” 这是 ② 。白居易“大珠小珠落玉盘”是说珠玉相撞击的那种清而软的声音与琵琶女的歌声相似,并非“令人心想其形状。”一句话 ③ 。
①视觉、触觉、听觉之间的相通。(领起下文)
②视听两觉的相通
③他只是把听觉联系听觉,并未把听觉沟通视觉。
(总结上句)
1、材料性质:议论类语段
(1)议论的话题、中心看法
勾画主要信息 (2)证明中心看法的证据(例证)
(3)结论是什么
2、句子特征: (1)总领句 段某某
(2)总结句 “这是”、句号提示
(3)总结句 “一句话”概括总结
3、破解方法
(1) 注意补写句子的位置和性质,
如:若为论点句,则必须分析事实材料和理论材料的本质和联系,概括出论点,并用简洁语言表述。
(2)注意提示性语句,
如:这是、并非、一句话、一是、二是,首先、其次等。
课堂小结
“左右逢源”的解题方法
(1)整体感知:先明白语段的表达方式,明白语段的话题、对象或中心、观点,
(2)重点勾画:找到呼应,关联,暗示性语句(重视标点符号尤其是冒号、分号、问号)
(3)互相照应:把照应信息用箭头连接。
(4)组词造句:根据找到的提示信息,并按照上下文遣词造句的规律补写出句子。
(5)注意事项:写出的句子,文从字顺,不超字数,语义贯通,逻辑严密。
课堂演练1、(2014年新课标Ⅱ)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l2个字。
大家都知道,① ,倘若呼吸停止,生命也将终结,人体通过呼吸,② ,排出二氧化碳。那你可知道土壤也有呼吸?土壤呼吸和人的呼吸一样,也是一个③ 的过程。
材料共90字
课堂演练1、(2014年新课标Ⅱ)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l2个字。(5分)
大家都知道,①呼吸对人类非常重要,倘若呼吸停止,生命也将终结,人体通过呼吸,②吸入新鲜氧气,排出二氧化碳。那你可知道土壤也有呼吸?土壤呼吸和人的呼吸一样,也是一个③吐故纳新的过程。
材料共90字
2、(2013年新课标Ⅱ)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一提到根的作用,可能首先想到① .这两项是绝大多数植物根系的本职工作。然而,进化史上最早出现的根,作用却并非吸收水分和吸取养料,而是② ,这种早期类型的根被称为假根。③ ,是因为这些根内没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通道,它仅有的作用就足固定植株.假根将植物固定在合适的生活环境中,会降低风吹和水流的影响,提高其生存几率。
材料共170字
2、(2013年新课标Ⅱ)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一提到根的作用,可能首先想到①吸收水分和吸取养料.这两项是绝大多数植物根系的本职工作。然而,进化史上最早出现的根,作用却并非吸收水分和吸取养料,而是②固定植株的位置 ,这种早期类型的根被称为假根。③之所以称其为假根,是因为这些根内没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通道,它仅有的作用就足固定植株.假根将植物固定在合适的生活环境中,会降低风吹和水流的影响,提高其生存几率。
材料共170字
特别提醒:
一、答案源自文本材料;
二、补写的句子大多有特殊位置和性质;
三、补写的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
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呼应。
3 、在人类文明进程里 ,城市的产生和发展是关键的一步。一般而言,城的发展往往早于市。①________,城墙 、堡垒 、护城河构成防御设施,封闭是其主要特征;市的功能主要是流通,交易场所、街道是主要设施,②_
_______。③_______,反映了由军事和政治意义的城镇向现代的经济、文化为主的城市的发展走向。
城的功能主要是防御
开
放是其主要特征
从城到市的变化
4、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
中国人的吃喝绝对是一种文化,今天我们就来对此进行一番文化自省。作为个人,我就不大能节制吃喝:因为当过知青,有过饥渴难耐的体验,所以只要有机会就期盼“好好撮一顿”。① :有人振振有词地找到“文化根据”,说是凡农耕、游牧民族的后代都遗传着一种“饥渴因子”,一旦② ,就容易放开肚量胡吃海喝。作为民族,我们也不大注意节制吃喝:侵吞公款要判刑,公款吃喝却很容易被宽容,于是,山珍海味满桌,多高级的红酒皆能一饮而尽,直让外宾目瞪口呆。舌尖上的浪费,不可小看。无论个人、群体、民族,若想匡民风,清世风,③ 。
作为群体,我们也不大能节制吃喝
吃喝不受约束
不妨从狠刹吃喝风做起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大家最好多进行一些鲜活生动的探索,而不是① 。假如有人向你描述了一种景色,你来到这里的时候,② ,那么他人的观点很可能会影响你自己的判断,因为每个人的描述都有自己的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命运;在你得意忘形的时候,别忘了上帝手里还有一半的命运。你的努力越超常,你手里掌握的那一半就越庞大,你获得的就越丰硕。因此,你一生的意义就在于:③运用你手里所拥有的去获取上帝所掌握的。(用你自己的一半去获取上帝手中的一半。)
(1)分号前后是并列式,含义、句式要一致,选词是近义词。
(2)分号前后是对比式,含义、选词相对,句式相似。
(3)是总结句,需要对前文论述进行概括。
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6分)
命运总是与你一同存在。① ,虽然有时它深不可测;不要惧怕它的无常,虽然有时它来去无踪。在你彻底绝望的时候,② 在你得意忘形的时候,别忘了上帝手里还有一半的命运。你的努力越超常,你手里掌握的那一半就越庞大,你获得的就越丰硕。因此,你一生的意义就在于:③
(1)分号前后是并列式,含义、句式要一致,选词是近义词。
(2)分号前后是对比式,含义、选词相对,句式相似。
(3)是总结句,需要对前文论述进行概括。
谢谢[文章尾部最后5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郝辰阳补写句子精品课件B》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