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小个子能不能跷起大个子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小个子能不能跷起大个子》教学设计
??六年级科学??徐某某 2017年4月26日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杠杆尺平衡条件的研究,使学生明白,要想玩跷跷板,必须让跷跷板保持平衡。 2.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实验研究、揭示规律、实践应用”的探究过程。 3.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研究杠杆尺的不对称平衡,解决小个子和大个子玩跷跷板的问题。 2.难点:对实验情况的整理与分析,得出杠杆尺平衡的条件。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跷跷板图片、三段视频)、黑板上的记录表。 学生:杠杆尺装置、钩码、记录单、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研究杠杆尺的对称平衡。使学生明白要想玩跷跷板,必须使它平衡。 1.课件出示跷跷板图片,提问:图中的玩具大家认识吗? 讲述:跷跷板主要是有一个横杠和中间的支架组成。 2.提问:有问题想请教你们,如果两个个子差不多的小孩子,坐在跷跷板的两头,他们能不能玩? 学生预测,播放视频。(可以玩) 提问:他们为什么能玩? 学生自由发表见解。 3.讲述:到底是怎么回事?这节课我们用一种类似于跷跷板的装置进行研究。大家注意看,你们桌面上的装置像不像跷跷板?哪里像? 在学生谈的基础上教师简介:这个装置叫杠杆尺。上面有一把尺子,尺子的正中间被固定在支架上。我们把正中间0刻度的位置称作支点。在支点的两边,各有五个红色的标记,每两个标记的距离都是相等的,并且上面都标有数字。 4.教师演示并讲解:现在,我们用两个一样的钩码代替小朋友,钩在杠杆 尺两边5号位置。松手后,杠杆尺处于什么状态? 讲述:这种状态叫平衡。 教师用手压跷跷板的一头,询问学生:像不像在玩跷跷板?像这样的平衡还有吗? 学生上前再寻找两种。教师在黑板上用图画记录平衡方法。 5.观察并思考:我们是怎样让杠杆尺平衡的? 引导学生得出:两边重量一样,距离支点的远近相同,杠杆尺平衡。 迁移:谁能说说两个小朋友为什么能玩跷跷板? 小结:两边重量一样,离支架的远近相同,跷跷板平衡,所以才能玩。 二、提出问题,研究不对称平衡,解决小个子跷起大个子的问题。 1.讲述:有这样的两个小朋友,一个个子小,一个个子大,他们能不能玩跷跷板?播放视频。(玩不成) 问:为什么玩不了?小个子能不能跷起大个子呢? 学生充分交谈,使学生认识到:必须使杠杆尺两边平衡才行。最好能谈到具体的“坐”法。 2.讲述:我们还是用杠杆尺来研究。如果用不同数量的钩码代表小个子和 大个子,如:一个钩码表示小个子,两个钩码表示大个子。或者用两个钩码表示小个子,三个钩码表示大个子。钩码怎样钩在杠杆尺的左右两边,才能平衡呢?要求:
钩码钩在红色标记处,有没有平衡可以站远一点看。 (2)每个组有个任务,找到四种让杠杆尺平衡的方法,注意记录。黑板上的对称平衡不再实验,任务完成了将钩码取下来,坐好。 3.学生分组实验。 4.组织汇报交流:任务完成的怎样?想不想展示一下你们的方法。每个组选择一种,到前面画出来。其它组注意看,如果和你的方法一样,你就得再选择一种。 5.观察:这些让杠杆尺平衡的方法,两边的重量都不同,它们是怎样平衡的呢? 引导学生得出:重量重的离支点近,重量轻的离支点远,杠杆尺平衡。 迁移:根据以上的研究,小个子和大个子怎么玩跷跷板,小个子才能跷起大个子呢? 学生谈后播放视频:大个子离跷跷板的支点近,小个子离支点远,就可以玩。 三、实践应用,强化认识。 1.要求学生有时间和家长玩玩跷跷板。 2.记录结论。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小个子能不能跷起大个子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