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中国的河流(课堂案例)》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备课教师
卢某某
备课日期
11.15
共(3 )课时
备课内容
中国的河流
章节
第二章第三节
教学设计
复备内容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从地图上找出我国流入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的主要外流河,以及最终未注入海洋的主要河流。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
(2)从河流流量、水位、汛期、冰期、含沙量等方面描述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水文特征,理解河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重点】
读图归纳我国内、外流河的分布以及水文特征【难点】
内流河与外流河的分界线
流入印度洋,太平洋的河流有哪些【教学过程】
课程引入:
【教师】展示:河流航运、灌溉、旅游等图片,洪水泛滥图片,思考讨论:河流和湖泊能给我们生活提供哪些便利?也给我们造成了哪些灾害?
【学生】讨论回答:利──灌溉、航运、渔业、盐、旅游、 水能;害XXXXXXXXXX水灾
【教师】导语:我国疆域辽阔,有许多大江巨川源远流长,奔腾不息,它们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既可兴利,又可作害。我们研究河流,就是为了今后的生产活动中,兴利除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河流的概况。
读图感知
【教师】投影:《中国的河流湖泊分布图》和《中国河流数量表》,提出问题:看到我国河流湖泊分布图的第一印象和感受是什么?
【教师】
读图查找
【教师】展示《中国水系图》,引导学生结合《中国主要河流分布》图找出我国主要的河流。
【学生】结合课本图,找出主要河流:长江、黄河、松花江、黑龙江、额尔齐某某、塔里木河、怒江。
读图观察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中国主要河流分布》图,提问:
1.我国所有河流都东流吗?
2.有没有流入其他大洋的河流?(提示:流入北冰洋和 印度洋的河流),请说出该河流的名称及所注入的海洋。
3.塔里木河最终流向哪里?
(教师点拨)纠正学生指图缺点。着重指出:在图上指河流或观察河流,要顺着源头→下游方向指或观察。
【学生】读图回答:
1.不是,是大部分向东流入太平洋。
2.有,我国西南部的雅鲁藏布江注入印度洋,新疆北部的额尔齐某某注入北冰洋。
3.塔里木河最终流入内陆湖泊或中途消失在沙漠中,我国西北地区的大多数河流也都如此。
明晰概念
【教师】我们来画一幅示意图,你能试着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一下什么叫内流河,什么叫外流河吗?
【学生】我们把这些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叫作外流河。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叫作内流河。
【教师】对,描述的非常准确。
【教师】出示河流景观图,小结:我国河流以外流河为主,大多数外流河曲折东流,注入太平洋,少部分河流注入印度洋,注入北冰洋只有唯一的额尔齐某某,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流河。
分析成因
【教师】地势对我国的河流流向有何影响?
【学生】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大部分河流向东流。
【教师】分析得很好。我国的河流不只向东流,而是流向多个方向,亚洲中部这一块高起来的“世界屋脊”,是亚洲众多大河的发源地。因为这个原因,把青藏高原称为是“亚洲的水塔”。
读图归纳
【教师】明白了内、外流河的基本概念,那我们再来看看内、外流河分布情况怎样?外流河的流域称为外流区,内流河的流域称为内流区。
【学生】内流区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部,外流区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部。
【教师】内流区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部,外流区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部。再进一步对比内、外流区的面积和水量。为什么内、外流区的水量有这么大的差异,主要是什么因素带来了影响?
【教师】对,是降水。仔细读图,你会发现内、外流区的分界线与某条年等降水量线大体一致?
【学生】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与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体一致。
【教师】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与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体一致,内流河分布在它的西北地区,外流河分布在它的东南地区。
拓展思考
【教师】你能不能进一步深入分析,我国东部外流河河流的水量受什么气候的影响很大?为什么?它的主要补给水源是什么?我国西北内流河主要的补给水源是什么?来我们边画示意图边分析。
【学生】外流河受季某某气候影响很大;夏某某盛行时,降水多,河流流量大,反之,河流流量就小;东部外流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天然降水。内流河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感知理解
【教师】能分析这么深入的问题,真的用心啊。到此,我们对于河流有了一定的认识,分析河流可以从河流长短、河流位置、河流源头、流向、沿途流经哪些地区、注入什么海洋等方面来分析。河流具有较长较复杂的流程,一般划分上、中、下游三个河段,我们也可以对每段河流分别进行分析。除此之外,我们还常常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河流的水文特征与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直接决定着河流的开发利用。如通过读两则新闻,发现这反映的是哪个水文特征?它与人们的生活和经济发展有什么关系?
【学生】结冰情况。XXXXXXXXXX
【教师】补充,有的河流结冰,结冰期有长有短,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有的河流终年不冻,从发展航运来说,四季皆可通航。
【教师】河流的水文特征与人类的生活和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那我们就进一步研究河流的水位特征,还有什么?还有汛期,读图观察了解汛期,河流在汛期和枯水期时会给人们带来什么影响?
【学生】影响河流在汛期容易泛滥成灾,在枯水期,水量减少,人们生活用水能以满足,轮船不能正常航行。XXXXXXXXXX
【教师】喜欢河流的同学们,经常在河边玩耍小住的同学们,你还知道哪些水文特征?
【学生】河流有时清澈,有时浑浊。有的河流水量大,有的河流水量小,同一条河流有时水量大,有时水量小。
【教师】说得好!一般我们研究河流的水文特征主要包括流量、含沙量、水位、结冰期等。流量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断面的水流体积,它反映河流水资源多少,通常某某3/秒为单位。水位指河流在某地某时段的水面高程,它是反映水体水量大小的最直观的重要标志。含沙量指单位体积水中所含泥沙的重量。结冰期指河流封冻的时间长短。接下来我们重点学习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温故知新
【教师】我们先来看看以前提到过的,结冰期。河流有无结冰期是以哪条线为界?主要影响结冰期的因素是什么?
【学生】以秦岭—淮河为界。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的河流有冰期,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河流无冰期。
【教师】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不能只从感性入手,辅以更科学的方法,我们能分析得更具体,更深入。
接下来,我们更专业地分析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以下面四条河为例,注意这四条河的分布情况。我们把它们按自北向南的顺序编号。松花江、黄河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北,长江、珠江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
这幅图是什么图?横纵坐标各表示什么?单位是什么?能用来分析哪些水文特征?怎样分析?
【学生】水量、水位、汛期、结冰期。
读图分析
【教师】引导学生读图思考
1.四条河流什么季节流量最大?什么季节流量最小?(夏季流量大,冬季流量小;夏季盛行夏某某,降水多;冬季盛行冬季某某,降水少。我国外流河大都流经季某某气候区,夏季降水多,形成汛期,汛期径流量一般占全年径流量的60%—80%;而冬季降水少,形成枯水期。)
2.黄河、松花江为什么在冬季出现枯水期,甚至断流?(黄河、松花江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北,流量小,冬季出现枯水期,有结冰现象,甚至断流。)
3.从北到南,河流汛期开始和结束时间有何不同?汛期长短有何变化?(一般北方河流汛期开始较晚,结束时间较早汛期较短;南方的河流汛期开始较早,结束时间较晚,汛期较长。)
归纳总结:外流河的主要水文特征
【教师】承转:在祖国辽阔的大地上,除了众多的天然河流外,还有许多人工开凿的河流──运河,从古至今,它们为我国的航运、灌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举世闻名的京杭运河就是一个典型实例。
【学生】按照提纲自学
课堂小结
【教师】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我们明白了外流河、内流河的概念、分析归纳了内、外流河的分布特征。了解了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分析了季某某气候对外流河水文特征的影响。同时也懂得了由于我国季某某气候面积广大,各地区气候、地形、植被等自然条件不同,因而河流的水文特征又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异性。?
板书设计
第一节 河流和湖泊概况
一、内流区和外流区
1.概念:内流河、外流河
内流区、外流区
2.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划分及分布
二、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1.我国外流河水文的共同特征及成因
2.我国外流河水文特征的差异及原因
1、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的体会就是:采取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课堂上动眼、动耳、动笔、动脑,调动多种感官来主动学习,从而实现快乐学习,有效学习,使课堂真正成为和谐的生命课堂。本节课能够在恰当环节不失时机地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尤其在结束环节结合身边的现象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使学生增强环保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使本节课内容得到升华。
2、回顾整个教学设计和流程,仍存在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本节课在语言使用上没有发挥特色。1、过渡语、小结语应适当选用。回顾整个课堂,知识点零碎、量多,如何使知识面面俱到还要主次分明,这就需要有阶段性的小结,使得学生接受知识时按块记忆,这样掌握的效率高,才能达到最终的教学效果。2、在语言的表达上需要简洁大方,前后要连贯,过渡语很重要。我在这方面做得还不是很好,有待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进一步的加强。
引导学生查阅“中国地形图”、“三级阶梯示意图”、“我国降水量分布图 ”、某地的“气温曲线降水量柱状图”等。即通过阅读本章的地图,归纳得出现象和特征;通过阅读前两章的相关地图,分析得出这些现象和特征的成因,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间的互相联系,逐渐掌握学习地理的一些方法。在讲授"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内容时,我主要从读图练习入手,让学生根据学案中给出的主要河流,通过查找主要河流及各自注入的海洋,让学生总结出外流河、内流河的概念,进一步得出外流区、内流区的概念。然后引导学生读图,观察内、外流区的界线,与季某某区、非季某某区的界线进行比较。分析外流河的特点时,为了让学生更加透彻理解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按照学案中的提示,我给学生列了一幅表格,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分别分析南北两侧的河流水文的共同特征与成因,学生通过分析图和教材资料,采用对比的方法从河流的水量的大小、汛期的长短、含沙量的大小、结冰期的长短等方面分析外流河的水文特征的差异与成因,重点是强调学生要读图从图中分析得出结论,在于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学会学习河流的一般方法。通过课堂练习,学生熟悉中国水系图,填写本节课所学习的重要的河流和湖泊,大部分学生掌握的较好,为后面的学习起到铺垫作用。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中国的河流(课堂案例)》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