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本文由用户“yyh98765”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1-05 22:51:53 举报文档

以下为《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桥山中学 学年度第 学期教案



主备人:郝某某 副备人:



周某某

星期

一 

班级

9.10、9.11、9.12、 

课题

2.2  构成物质的微粒(I)

课时

1 



学习目标

 1. 知道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 2. 知道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3. 能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4.了解分子的特征



重点

内容

解决措施





1.物质的微粒性 2.分子的特征

借助实验引导、分析 



难点

 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多举例 



教学方法

实验--观察 举例--引导 



课前准备

试管、烧杯(一大二小)、针筒(两个)、玻璃棒(两个)、酚酞溶液、浓氨水、浓盐酸 



情境导入

演示图片实验提问学生有什么感受?这告诉了我们什么?让我们这节课走进物质的微观世界,先来学习分子





























一、分子

1.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例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观察与思考】:探究实验



浓盐酸与浓氨水生成白某某

现象:产生大量白某某

问题:没有直接接触,为什么产生白某某?

假设:两种物质反应生成新物质

解释:



氯化铵的生成过程



2.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不发生改变;

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改变,生成新的分子。

3.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由该分子保持)



分子聚集构成物质

二、分子有什么特性

1.【实验观察】

 

将酚酞溶液滴入氨水中 氨分子的运动

【实验结果】

不直接接触的两种溶液,也能发生反应,说明溶液中的分子可以不断运动到另一种溶液中,体现了分子不断运动的特性。

2.【实验观察】



【结论】 气体和液体的压缩性比较

①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②分子不断运动

③分子间有间隔



三、练习

【典型例题】

1. 观察下图,分析物质在固态、液态和气态时,分子间的距离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气体容易压缩,而固体、液体难压缩呢?



二氧化碳分子在三种状态中的间隔比较

答案:固体、液体分子间隔小,而气体分子间隔大。

请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



 答案:(1)分子不断运动;(2)分子间有间隔;(3)分子不断运动;(4)分子不断运动

?

【基础练习】

1.古诗《梅花》中写道“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

香来。”能说明诗人诗中表达情景的科学道理是( D )

A.分子很小 B.分子可分

C. 分子间有间隔 D.分子在不断运动

2.下列的操作或现象与分子特征对应不一致的是( B )

A.给篮球充气,分子间有空隙

B.将蓝墨水滴到水中整杯水变蓝,分子是有质量的

C.炒菜时闻到菜香,分子是运动的

D.加热氧化汞得到金属汞和氧气,分子是可以再分的

3.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实质是( D )

A.分子间距离发生变化

B.分子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C.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发生变化

D.分子破裂后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微粒

B.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唯一粒子

D.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唯一粒子

【提升练习】

用分子的特征解释下列现象:

1.盛酒精,汽油的瓶子为什么要塞紧瓶塞?

2.100ml的水和100ml的酒精混合,体积将怎样于200ml?为什么?

?四、作业:

课本2.2习题

练习册2.2节

?

对原教案及课件所做的修改,补充及评价

课后反思



自制教案 

 本节是微观知识的第一节,因为眼睛不能直观看见,比较抽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让学生参与到演示实验的过程中,使他们亲自体会、感知这微观粒子;同时在知识应用中多举生活中的事例,变抽象为具体,增强知识的实效性。通过课堂、课后的实践效果较好。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