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早政治制度的特点

本文由用户“w久伴不弃i”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1-07 19:17:56 举报文档

以下为《中国早政治制度的特点》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姓名

王某某

工作单位

涿州市双语学校



年级学科

高一历史

教材版本

人民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处于教材中必修一专题一中关于政治制度的第一课,对以后政治制度的学习有基础作用,地位重要。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夏商周三朝的兴起、强盛和衰落有着重要影响。本节课分三个部分对夏商周政治制度的产生、内容特点和影响进行了阐述。夏商的政治制度主要是阐述王位世袭制的产生、下上的政治制度及其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影响。西周的分封制则着重阐述分封制的产生、内容、作用以及后来被破坏的情况。西周的宗法制主要是介绍宗法制的来源、特点、内容和作用。此外,教材还通过“学思之窗”,对学生理解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提供了一些详细史料。



二、教学目标



了解夏商周时期王位世袭制、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等,从而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和公正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通过历史资料和图表、设置情境、创设问题,学会运用阅读法、观察法、讨论法等来学习相关疑难问题。

通过学习本课,让学生认识到古人高超的政治智慧,了解我国古代文明源远流长,进一步确立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的理念,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加深对国情的认识。

本课重点是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基本内容。难点是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因为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指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以上内容初中很少涉猎,课本上也无明显答案,需要学生自己总结。另外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以及嫡长子继承制度和大小宗这两个概念也是本课难点。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课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有一定的历史基础和独立思考能力。但是由于这一部分内容在初中没有涉及,高一学生对此比较陌生,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加强学生对这一部分的理解和掌握。并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课下自主阅读这一部分教材,通过网络查找不详尽或自己比较感兴趣的资料。在准确把握学情和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图片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材料分析法等方法,以及相对应的分组讨论法和自主学习法,来帮助同学们更直观的学习,也以此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从国家诞生起,中国历代在制度方面凝聚的政治智慧和治国经验,及其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线索之绵长、体系之完备、经验值丰富、影响之深远,是世界上许多国家或民族所难于相比的。--摘自《中国政治制度通史》

夏商周时期正处于中华早期政治文明形成的阶段,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教学过程: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1. 约公元前2070年,禹正式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王朝—夏某某 提问:禹为什么能建立我国第一个王朝-夏?(

禹治水成功,舜传位与他;部落争斗中取得前所未有的胜利,从而享有极高威望。

2、王位世袭取代禅让制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的基础是什么?禹的威望;启的实力。幻灯片出示材料,阅读启夺位的经过。王位世袭制的实质是什么?政治权利有传贤到传子,家天下局面逐渐形成。王位世袭制具有怎样的神秘色彩?为什么?天的意志。占卜:提供统治的理论依据。读图:《殷墟出土的刻有卜辞的牛骨》,理解其神秘性。

思考:这是一种退步呢,还是一种社会的进步呢?为什么?

这是一个历史的进步。因为奴隶社会形态的出现是建立在生产力高于原始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基础上。

3. 夏商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提高同学们的概括能力,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1)阅读教材,画出夏商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示意图

国王—{中央---相、卿士;地方---候、伯(臣服于商朝的方国首领)

(2)阅读教材, 填写下表中商朝主要官员的职责。

学生答:官员:相、卿士 职责或义务:参与商王决策

地方候、伯 纳贡、奉命征伐

二.西周的分封制

1. 西周的建立:公元前1046年,武王灭商,建立周某某,定都镐京,史称西周。读图:明确西周的都城和基本疆域。

2.阅读教材及图片,并阅读下列几则材料,回答问题。(利用一系列史料对分封制加以分析,既能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分封制的背景,内容及实质,又能提高同学们阅读史料,分析史料的能力)

材料一 据史料记载,周武王病死后,子成王诵继立,成王年幼,武王弟周某某辅政,而带兵驻守在殷都周围的管某某、蔡某某等贵族怀疑周公有夺取王位的意图,对周公极为不满,致使纣子武庚有机可乘,拉拢二叔,又联合东方的徐某某等部起兵反周,经过三年苦战,才被平定。战后,周公意识到分封势在必行,在“吊二叔之不咸”之余,“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从材料看,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什么?

加强和巩固西周的统治,“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西周初年的主要诸侯国

诸侯国 类别 地理位置

晋 同姓 今山西

卫 同姓 今河南北部

鲁 同姓 今山东南部

齐 功臣 今山东北部

宋 商族后裔 今河南东部 燕 同姓 今北京一带

材料二 《荀子》记载周初,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材料三 宜候矢铜簋,铭文记述了周王封宜候并赏赐祭祀器皿、土地和奴隶之事。

根据材料一、二、三概况分封制的特点。

从分封的对象看:以同姓亲族为主体,也包括功臣、姻亲、殷商旧族等。

从地理分布看:同姓亲族封地多在富庶之地和战略要地。

从分封内容看:除土地外,还有器物,人口。

材料四 周公教成王说:“你得用心考虑诸侯谁纳贡,谁不纳贡。纳贡的如果礼貌不好,即是辱慢王朝,等于不贡。”---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五 天子适诸侯,阅巡守;巡守者,巡其所守也。诸侯朝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其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二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孟子-告子》

(2)根据材料四、五说明受封诸侯对周王有哪些义务? 学生答:缴纳贡赋、镇守疆土、朝觐述职

材料六 (周)王夺郑伯(郑某某)政,郑伯不朝。秋,王(令)诸侯伐郑,郑伯击之。------(周)王卒大败,祝某某(郑某某的臣下)射(周)王某某。--《左传》

(3)材料六中反映了什么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答:原因:诸侯在自己的领地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如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西周后期,王权衰弱。 生产力的发展。

引导学生对分封制加以概括:(提高概括能力)

目的(为什么分)— 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

对象(分给谁)—王族、功臣、帝王后代

方法(怎么分)— 诸侯、卿大夫、士 内容(分什么)—土地、人口

诸侯承担的义务(凭什么分)—服从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作用(分了以后的效果)— 加强,开发,扩大

三、西周的宗法制 (利用材料引入宗法制的讲解更加直观)

出示材料:周王正妻所生之子成某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庶子。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历史》 教师提问:材料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由材料看出,该制度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学生回答:宗法制 嫡长子继承制

学生概括宗法制的定义,目的及特点

定义: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最大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原则:“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教师出示幻灯片展示图示。

提问:请同学们思考: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学生总结:分封制是权力的分配,宗法制是分配的原则。

教师帮助具体来讲: (1)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共同维持西周社会。

(2)分封制是宗法制的政治体现。通过分封,使宗法制延伸和扩展到整个社会,使族权和王权统一,加强了周王和诸侯对各级贵族的维系力。

(3)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纽带。宗法制以血缘为纽带,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防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从而维护了政治统治的稳定。

(4) 分封制从政治结构方面建立了贵族间的等级秩序,宗法制则以宗族传统观念使等级秩序得到稳固。他们共同为维护统治、巩固统治者的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课小结及练习,幻灯片展示。

探究:宗法制对我国社会的深远影响:幻灯片展示:(在学习本课的基础上,给同学们布置一个难度加大的任务,提升同学们探究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在思路及方法上加以指导,使这项任务更加可行,具体)

思路及方向:

方法: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讲述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时,查找启即位的资料,并在幻灯片中展示,包括文字及图片,让同学们理解禅让制如何被取代。

学生阅读,观看图片,了解启即位的过程,及其占卜等的神秘性。

学生对禅让制及大禹有些了解。通过史料及图片的展示启,完善同学们的知识,并调动其积极性。



在讲授分封制时,设计了一系列的史料,并利用多媒体展示。然后就分封制的特点,内容等设问。

认真阅读幻灯片中的史料,回答教师的问题。

这部分内容利用多媒体讲述信息量大,内容多,克服了传统教学的不足。



在宗法制的讲解中,先用史料说明,并把史料以幻灯片形式展现,让学生阅读。并放映图示大宗小宗的关系。

学生阅读史料,初步了解宗法制的内容,并根据教师给出的图示进一步理解。

宗法制大宗小宗的关系是一个难点,多媒体使这一内容更直观,明了。



布置任务,探究宗法制对我国社会的深远影响。利用多媒体,幻灯片展示探究的思路及方法。

学生依据提供的思路及方法指导,分小组讨论,并记录讨论结果,以小论文的形式展示。

为提高同学们探究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评价设计



姓名







课下查找资料量







课上回答问题数







小组合作工作量







选择练习正确数







探究练习参与











教学板书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 夏商的政治制度

王位世袭制

王权的神秘色彩

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中央---相、卿、士(掌管政务)

地方---候、伯(纳贡、奉命征伐)

二、西周的分封制

目的: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

实行和推广:周武王、周某某

方法和对象:

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具体情况

权利和义务 4、特点 作用以及西周后期分封制的破坏

三、西周的宗法制

目的 含义 内容 特点 基本规则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宗法制的影响



八、教学反思



这节课基本完成了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了夏商周时期王位世袭制、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等,并对此进行了分析比较,从而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和公正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在教学的重难点方面,本课重点是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基本内容。通过史料的分析讲解,使学生有了较为直观的认识,也帮助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史料。难点是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因为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指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以上内容初中很少涉猎,课本上也无明显答案,需要学生自己总结。另外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以及嫡长子继承制度和大小宗这两个概念也是本课难点。所以都借助史料让学生进行了解。

在课程的设计上,首先我从中国政治制度通史的摘录导入本课。先讲述夏商时期的政治制度。包括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夏商时期从中央到地方的管理制度。接着是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以及两者的关系。授课过程中发现学生理解古代的这些政治制度有些困难,主要是这些历史事件离现实生活太远,学生对于理论知识了解的也比较少,所以对这些知识就比较陌生,理解起来就比较困难。课后,应该多给学生找一些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材料,帮助学生理解。最后是本课小结及练习题。这节课对宗法制的讲解我比较满意。通过史料引入,辅以图示,并进一步分析总结归纳。在练习中继续加以深入,让同学们对宗法制有了清晰的认识。同学们对课程也比较满意。作业及练习完成的也很不错。因为上课过程中见到了很多关于早期政治制度的史料,所以对于材料题完成的也很好。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更加精心的挑选史料,尤其是分封制的讲解中史料太多,学生略显疲乏,可以适当减少一些。另外,在宗法制和分封制给出材料以及讲解之后,我觉得给学生时间进行分组讨论,我给予提示和补充更能帮助学生们互相取长补短,增进理解。从课后作业看,虽然效果不错,但反思课堂,仍然存在着气氛不够活跃,思考问题积极性不够高的问题,更多的是被动的接受知识。所以可以在作业布置方面需要布置预习的作业,让学生去主动查找资料,课上集中提出问题,这样既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又能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中国早政治制度的特点》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