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shideshifeng》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以我之德,育人成长
北岸小学 陈某某
近日,教育部印发《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以下统称“准则”),明确新时代教师职业规范,划定基本底线,深化师德师风建设。
准则强调,长期以来,广大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服务社会。但是,也有个别教师放松自我要求,不能认真履职尽责,甚至出现严重违反师德行为,损害教师队伍整体形象。为进一步增强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结合新时代对广大教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在广泛征求一线教师校长、教育行政部门和专家学者意见基础上,根据高校、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队伍不同特点,准则分别提出十个方面的准则要求,提出倡导希望,划定基本底线。
准则要求各地各校立即部署扎实开展准则的学习贯彻,采取多种形式帮助广大教师全面理解和把握,引导广大教师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觉做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的楷模。
要把准则要求落实到招聘、聘用、考核等教师管理具体工作中,实行师德失范“一票否决”。要以有力措施坚决查处师德违规行为,对于有严重侵害学生行为的,一经查实,要撤销其所获荣誉、称号,依法依规撤销教师资格、解除教师职务、清除出教师队伍,同时还要录入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任何学校不得再聘任其从事教学、科研及管理等工作。
教育部印发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规范师德师风
教师师德师风 建设的必要性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师德是教师的灵魂,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只有教师具有良好的师德,才会让学生信服你,尊敬你,才会培养出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学生。作为一名长期工作在农村中小学教学一线的教师,我认为加强中小学的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十分迫切。
摘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就新时代如何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教育强国提出了明确要求,也为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指明了方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对师德师风建设作出了总体部署,要求“着力提升思想政治素质,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这体现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立足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
师德 师风 爱岗敬业 热爱学生 以身作则
正文: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师风,即教师的行为作风。师德师风是丈量教师人格符号的刻度尺,是引导学生成长的路标。孔子提出:“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等;江泽民总书记说过:“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不同时代对师德有不同的要求,通过最近的“师德师风”大讨论,我深刻地体会到,现代师德不仅是对古代师德的继承与发展,今天我们更应该赋予师德新的内涵。
爱岗敬业、献身教育是师德的基本要求。
爱岗敬业是一切职业的共同要求,教师也不例外。教师的职业不仅仅是在奉献、在燃烧,而且同样是在汲取,在更新,在升华。教师的职业有苦也有乐,渺小而又伟大。只有爱岗敬业的教师才能积极面对自身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才能自觉、不断地完善自我,才能在教育活动中有所收获,才能在照亮别人的同时,充实自我。这种成就感、幸福感,激励着千千万万的教师不辞辛劳地为教育事业献身。教师只有对自己的职业认可了,才能对自己的职业尽职尽责,自立自强,无怨无悔。教师只有把工作当成一门事业,才能体会到工作的乐趣,才能达到献身的境界。因此,爱岗敬业是一个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履行教书育人工作的原动力,献身教育是一个教师的最高人生境界。
热爱学生、教书育人是师德的核心内涵。
教师对学生的爱,简称为“师爱”,是师德的核心,即“师魂”。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师爱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天职。无限的师爱,可以开启每个学生的心灵。因此,在教育工作中,我把信任和期待的目光洒向每个学生,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呼声,和学生产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让每个学生的心灵都感受到师爱的温暖。对待学生,管而不死,严而不厉,爱在其中。教育同时又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教师和学生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
热爱学生、教书育人是师德的核心内涵。
教师对学生的爱,简称为“师爱”,是师德的核心,即“师魂”。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师爱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天职。无限的师爱,可以开启每个学生的心灵。因此,在教育工作中,我把信任和期待的目光洒向每个学生,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呼声,和学生产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让每个学生的心灵都感受到师爱的温暖。对待学生,管而不死,严而不厉,爱在其中。教育同时又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教师和学生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师德的立足根本。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社会对师_车母疽螅彩鞘车闹匾卣骱陀帕即场K蠼淌XXXXX返赂呱校拍茏吭剑戎亍把源保仓亍吧斫獭薄?鬃铀倒捌渖碚谎砸残校黄渖聿徽淞畈淮印薄R妒ヌ障壬担骸敖淌XXXXX娜抗ぷ骶褪俏耸XXXXX怼薄?现代社会的中学生,已经不是“你讲我听,你说我服”的一代,他们的思维活跃,有个人见解,有极强的叛逆意识,他们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板书笔迹等;对那些人云亦云,不求甚解、敷衍了事,得过且过的教师往往不亲其身,不信其道。因此,在工作中我把“不念叨三遍‘别误人子弟’,不跨进校门;不反问三次‘我搞清楚了吗’,不走进课堂”当作自己工作的信条,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青丝白鬓育新人,丹心碧血铸师魂”的人生信条。所以教师不仅处处事事都应“严于律己”做到“身正为范”,以自己的良好形象来教育和感化学生,更要求教师必须有远大的理想、诚实谦虚的品质、勤奋好学的作风和礼貌待人的素养。
更新观念、努力创新是师德的时代发展要求。
师德对教师的要求一般包括:教师要为人师表,有爱心、讲奉献、品德高尚、热爱科学、热爱学生,要发扬蜡烛精神,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要甘为人梯,能甘守清贫。但作为新世纪的教师,仅有这些是不够的。在新的历史时期,师德建设要注入新的内容,要有新的发展,作为新世纪的教师,要主动思考如何从“传道”者转向学习知识的引路人,从“解惑”者转向发现问题的启发人,从“授业”者转向解决问题的参与人。新时期新的师德要求我们所有的教师,不能满足所谓的“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的蜡烛精神,不能只满足于做一名教书匠。而是要把教育工作当作教育科研工作,不断有所创新。要做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既要做蜡烛,也要做太阳,在点燃学生智慧火花的同时,也要展现自己的光彩。新时期的教师要博学多闻,求真务实,不断学习,勇于探索,既要教好书,又要育好人。这是时代对师德的要求,是所有人民的共同愿望。
工作中,我时刻用“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提醒自己;牢记传承美德,拥抱温暖是我的理想;挥洒热情,奉献青春是我的志向;撒播希望,收获桃李是我的期盼;爱岗敬业,铸造师魂是我永远的目标!任凭岁月更迭,沧海桑田;任凭青春流逝,面容憔悴,我将无悔守望心中那盏永恒之灯,铸不朽之师魂,传纯朴之师风!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shideshifeng》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