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教学设计(按劳分配)

本文由用户“qq123344456”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1-05 23:56:28 举报文档

以下为《7.1 教学设计(按劳分配)》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7.1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内容。

2.理解: 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坚持按劳分配原则的意义;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

(二)能力发展目标

1.联系经济生活中的实际,初步认识我国目前存在的多种分配方式,并确认按 生产要素分配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2.培养学生在收集、分析、归纳信息的过程中掌握处理信息、分析信息、获得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适合我国国情,感受我国现阶段实行该分配制度的优越性,使学生树立起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增强其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材分析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 , 本框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我国现阶段的另一项经 济制度一一分配制度。加上以前所学的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 ( 基本经济制度 ), 使学生初步认识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性质和特点 , 明确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之一 , 同时也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全书内容的学习奠定理论基础。从现实生活来看 , 实行什么样的分配制度 , 能否理顺分配关系 , 是事关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积极性能否充分发挥的大问题 , 是我们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的大问题。我国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 完善分配体系 , 理顺分配关系。所以 , 讲好本课时的内容是非常重要的。

★学情分析

本框的主要内容是我国现阶段 的分配制度,它和上一框所学的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两个方面,本课的知识比较抽象,而且高一的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还不高,所以,我采用了贴近生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从生活中去体悟按劳分配的内涵、原因及意义,在生活中去发现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具体方式和意义,并找出分配制度与所有制制度的内在联系。

★重点难点?

1、在公有制范围内坚持按劳分配的必然性和重要性。? ? 2、深入理解按生产要素分配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点拨、学生分组探究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第一单元:生产什么?(交换、消费),第二单元:怎样生产?(生产),第三单元:为谁生产?(分配),第三单元:第七课:个人参与收入分配,第八课:国家参与收入分配——财政。个人收入的的分配,主要讲我国的分配制度,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什么呢?

情境假设:我们全班同学都是一个公有制企业的员工,我们辛勤工作制作出了产品——一个精美的大蛋糕,怎样分配最合理?

师生互动:平均分配?(挫伤劳动者积极性)

按需分配?(产品不够分)

只有按劳分配才能调动劳动者积极性,生产出更大的蛋糕。

教师点拨: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板书:一、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1、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学生阅读回答: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教师结合课件点拨:范围、尺度、对象、原则、地位。

学生合作探究一:根据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情况,按需分配和平均分配是否行得通,为什么?

学生A回答:我国目前的公有制经济,生产力水平不高,劳动产品也没有极大地丰富,所以 不能按需分配。

学生B回答:平均分配,必然养“懒汉”必然挫伤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影响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的发展。

教师点拨:2、实行按劳分配的必然性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社会主义劳动的性质:劳动仍然是个人谋生的手段,远没有实现马克思“劳动是人生第一需要,是人生的热身手段”。

过渡材料展示:海尔实行平均主义的分配制度,严重挫伤了员工的积极性,企业效益连年下滑。经过分配制度改革后的海尔,成为中国“十大世界级品牌”之首。

师生互动:3、实行按劳分配的意义

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

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4、按劳分配的地位

公有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决定了按劳分配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教师补充:按劳分配的具体实现形式:

1.国家机关、公有制事业单位、公有制企业中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

2.公有制控股的股份制企业中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

注意:公有制范围内劳动者的福利分配和社会保障收入不属于按劳分配。

学生合作探究二:阅读讨论课本59页材料,回答问题

*小吴一家人分别按什么方式取得收入?

*材料反映了我国目前收入分配方式有什么特点?

师生互动:爸爸---按劳分配,妈妈---按生产要素中的劳动要素分配

姑姑--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二叔---按生产要素分配

三叔-------按生产要素分配

板书: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教师点拨: 1、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形式

资本要素:税后利润、利息、股息、债券和股票的收入、 资金、设备等。

劳动要素: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劳动者的工资收入。

管理要素:凭借管理才能在生产经营中的贡献而分配的收入。

信息、技术要素:提供技术入股、提供信息资料等取得收入

土地要素:凭借土地取得收入(租金,土地流转收益)

师生互动:2.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的意义

(1)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 的确认

(2)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3)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教师补充:直接原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思维拓展:比较合法的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财产性收入

★课堂总结

以上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大家一定要记得,由于当前我国的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决定了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方式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这节课中,我们主要学习了按劳分配的内容、必然性及意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形式及意义,这是大家要重点掌握的。相应的,同学们也要懂得以劳动为荣,我们劳动的越多越好,就能获得越多报酬,也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财富,让我国的经济得以更好发展。

★板书设计

★课堂练习

1.“年终奖”是春节期间亲朋好友谈论的比较多的一个话题。某国有商业银行的一位入职不到两年的客服人员获得了1.3万元的年终奖。这里的“年终奖”收入属于( )

A.按劳动要素分配 B.按劳分配

C.按资本要素分配 D.偶然所得

2、“年终奖”是春节期间亲朋好友谈论的比较多的一个话题。某国有商业银行的一位入职不到两年的客服人员获得了1.3万元的年终奖。这里的“年终奖”收入属于( )

A.按劳动要素分配 B.按劳分配

C.按资本要素分配 D.偶然所得

3.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有人通过向企业或个人提供技术和信息资料取得一定的收入,这种收入属于( )

A.按劳分配

B.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

C.按生产要素分配

D.从社会保障中取得的收入

4、按劳分配占主体地位,是由于( )

A、它在每个社会成员的收入来源中占较大比重

B、公有制企业个人收入来源多样化

C、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D、公有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

5.退休职工老张有经营管理企业的经验,被某民营企业以年薪12万元聘用为该企业的业务主管。老张的12万元收入属于( )

A.个人劳动所得 B.按劳动要素分配

C.按管理要素分配 D.民营企业的福利分配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7.1 教学设计(按劳分配)》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