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李某某设计方案docx》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应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最终方案
作业题目:
请提交一个应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的初步方案。
提示:依据新课程教学要求,设计一个以信息技术手段为支撑的创新教学方案,方案要有别于以往的教学思路,重在创新和与信息技术的融合。
作业要求:
1. 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
2. 按照附件中的模板来完成个人研修计划。
3. 教学方案要结合实际,设计合理、可行。
附件:
应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初步方案
课题名称
因数末尾或中间有0的乘法
姓名
李某某
工作单位
***
年级学科
四年级
教材版本
人教版
教学内容分析
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的学习内容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的内容( 即教材第 48 页(例 2) ,及相应的“做一做”及练习八的 3—6 题)。 它是学生已掌握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扩展和提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中间和末尾有0的乘法简便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提高计算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历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过程,体验迁移、类推的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知识之间内在联系,体验成功,培养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学情分析:
计算是学生必备的基本技能,也是小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必不可少的基础。同时,计算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相对于其他知识而言,计算的内容最多,学习时间最长。教学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特别是关于0的计算规则,努力为知识迁移做好铺垫。交流算法时,首先引导学生交流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口算方法,再交流一个因数中间有0、另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最后交流竖式的简便写法并总结算法。在交流的过程中,鼓励学生用多种算法进行计算,引导学生把握本课的重点,以笔算学习为主,交流、探究竖式的简便写法,最后引导学生比较、选择算法,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观察下列算式中因数有什么特点?(板书:因数末尾有0)
出示:12XXXXX10 23XXXXX10 32XXXXX30
6XXXXX50 24x20
师:你是怎么口算的?
师:你能用口算的方法进行笔算吗?3、小组讨论: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和口算方法一样吗?
二、巧用知识迁移,自主构建新知。
师:你能运用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
2、观察图片,提出问题?
3、师:让老师提一个问题吧,你看老师提的问题中包含几个问题?
4、汇报结果(课件演示)
生:叙述口算方法
2、学生尝试笔算、板演。
生1:一样。
生2:都可以先把0前面数的相乘。
生3:数一数两个因数中一共有几个0。
生4:只是把横式写成了竖式XXXXXXXXXX
生1:特快列车比普通列车每小时多行几千米?
生2:普通列车每小时比特快列车少行几千米?
生3:特快列车3小时可行多少千米,半小时呢?XXXXXXXXXX
(1)出示问题:它们30小时各行了多少千米?(生1:包含2个问题;生2:因为它有“各”字)板书问题:特快列车30小时可行多少千米?普通列车30小时可行多少千米?
(2)分析数量关系,学生自主列算式。
(3)观察这两道算式的因数有什么特点?(板书:未尾有0、因数中间有0)
(4)温馨提示:请同学们分组完成笔算,笔算时务必做到“快”、“静”、“齐”。
小组派代表板书并讲解计算方法。通过汇报板书得出全班基本上出现以下几种计算方法:
(1)160XXXXX30=
第一种方法:可以用口算计算,先算160XXXXX3=480,再在积的末尾再添1个0。
第二种方法:16XXXXX3=48,再在积的末尾添写2个0
第三种方法:用竖式,先算16XXXXX3=48,再在积的末尾添写2个0
设计意图:复习计算知识,一方面为学习新课作铺垫,另一方面培养学生要认真观察的好习
同学们思维活跃,踊跃举手回答,体现你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
结合教材与生活实际,创设一个生动的情境,既激起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生生互动,在合作交流中,理解计算每一步的意思及方法,为学习竖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掌握竖式的简便写法,通过对比,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利用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能使计算简便。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五、同步习题
同学们这么聪明,我们就来练一练。(课件演示)
1、做一做 202XXXXX40 108XXXXX60(课件出示)
2、我会填(课件出示)
3、火眼金睛判对错(课件出示)
4、一个坏了的水龙头每分钟要白白流掉68克水,30分钟浪费掉多少克水?
六、板书设计:
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
1 6 0
XXXXX 3 0 为什么要在积的末尾添上两个0呢?
4 8 0 0 明确:添上一个0表示是160XXXXX3的积,添上两个0就是160XXXXX30的积。在因数的末尾一共有两个0,所以在积的末尾添上两个0,这样计算简便。
1 0 6
XXXXX 3 0
3 1 8 0
七、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
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对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但必须善于利用,不能滥用,否则学生会脱离课本,只看到了“热闹”,没见到“门道”.仅有精彩,没长知识,往往会影响课堂教学效率.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李某某设计方案docx》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