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京剧大师梅兰芳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京剧大师梅兰芳》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聆听《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海岛冰轮初转腾》感受、体验两个唱段的音乐特点。认识南梆子和四平调这两种不同的声腔种类。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教师引导下,通过与程某某唱腔的比较,在探究、对比、分析、学唱的过程中,初步认识梅派的演唱风格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梅兰芳的生平事迹以及他在京剧革新方面所作出的贡献。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梅兰芳唱腔的风格特点
难点:梅兰芳唱腔的韵味儿
三、教学内容安排:
(一)在京剧曲牌《夜深沉》的音乐中,以图片的形式,复习行当的相关知识。
(二)介绍梅兰芳的生平事迹和艺术成就。
(三)欣赏《海岛冰轮初转腾》,引导学生认识四平调声腔和京剧的咬字吐字特点。
(四)以程某某《英台抗婚》中的南梆子唱段《祝英台假意儿佯装镇静》与《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进行对比,比较、分析梅兰芳的唱腔特色。认识南梆子声腔感受其旋律特点。
四、教学资源建议:
(一)教材及配套光盘及多媒体课件。
(二)教师可提供课外自选相关音乐素材及自制课件
(三)有京剧演唱基础的教师可作示范演唱或教唱
(四)可利用有京剧特长的学生在课上演唱。
五、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建议
(一)京剧中的“行当”作为初中学习过的知识,可采用复习的方式,作为本课的导入环节,自然地引出四大名旦之一的梅兰芳。
(二)在介绍梅兰某某,可用视频资料,也可由教师充满感情地向学会讲述。但应注意语言应精练、生动。
(三)欣赏《海岛冰轮初转腾》后,教师可将唱词中的尖、团字标出,带学生读一读、唱一唱,体会一下京剧在咬字吐字上的基本特点。
(四)关于声腔的概念,学生会感到比较模糊,比如为什么叫四平调、为什么叫南梆子?教师可简单介绍其来源,也可以找其它剧目中这两种声腔的唱段作对比,如:《拾玉镯》中的一段南梆子《清早起我这里急忙梳洗》和《柳某某》中的一段四平调《自从别兄转家乡》,学生就会很容易发现,两段南梆子唱腔和两段四平调唱腔其旋律基本相似,因此,可以总结出:声腔是一中旋律基本固定的腔调,它代表着唱腔的源流。其实,也是一种剧种的名称,被京剧所吸收,故名声腔。比如西皮、二黄、高某某等都属京剧中不同的声腔种类。教师也可根据学生的情况,不在课上进行声腔的讲解,可让学生课后自己去查阅相关资料,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加以解决。
(五)作为京剧大师,梅兰芳的唱腔独具特色,作为音乐教学,非常有必要对他的唱腔特色给学生做一点分析,这也是音乐课所应遵循的一个原则,以音乐为本。了解梅兰芳就应了解他的唱腔特色,如何能够让学生认识到特色体现哪里,最好是采用比较的的方法,比如和其他流派的比较。在这里,建议用程某某作对比。因为这两个流派的唱腔特点非常鲜明,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课上可将《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作为重点欣赏的唱段,在充分聆听、感受、体验的基础上,再选用程某某剧目《英台抗婚》中的唱段《祝英台假意儿佯装镇静》的唱腔做对比,从音色、发声的位置、气息运用、行腔特点几个学生从感观上容易判断的方面来分析比较,就能较顺利地解决这个问题。
(六)在教唱或学唱唱腔时,可选择一个上句(一个乐句),重在引导学生体会唱腔韵味。在教唱或学唱时,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两个流派在音色上、在唱腔韵味上为什么会有很大不同?反复唱或反复听,探究出由于他们的发声位置不同(梅派靠前、程某某靠后),所以在音色上梅派甜美、明亮,程某某幽怨、低沉;由于他们的气息运用不同(梅派是放、程某某是时收时放),所以在行腔上梅派听起来是连断分明,程某某听起来是似断似连。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唱腔旋律委婉、优美听教师讲解,知道四平调是一个地方剧种,源于江西四平而得名,且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传。认真听教师讲解(或看录象),了解梅兰芳的生平、对京剧的改革与发展作出的贡献,以及他的艺术成就和在国内、国际上的地位。同时,还了解他的民族气节和民族尊严,从中受到爱国思想的教育。
七、教学评价与建议:
(一)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课堂上的学习或课后查阅梅兰芳的有关资料,写一篇短文“你所了解的梅兰芳”,要求一定要体现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二)尽可能引导学生记住南梆子和四平调的基本音调,并能够听变成基本唱腔。
(三)可以在探究和实践环节后,给学生播放两种不同的唱段,让学生听辨哪个是梅派的唱腔。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京剧大师梅兰芳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