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定风波》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苏轼《定风波》教案
邢台二中 薛某某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这首词的思想感情。
2、学习赏析、评价诗歌中的形象。
3、鉴赏艺术手法。
4、学习词人开阔旷达的胸襟,从容面对人生风雨的气度。
二、教学重难点:
1、通过诵读,感受苏轼豁达豪迈的精神之美。
2、多角度认识苏轼。
三、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
四、教学手段:多媒体
五、教时安排及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由苏轼屡遭贬谪,历典八州经历导入
二、整体感知:
1、听朗读,注意字音,读出节奏
2、体会情感(读出重音字)。通过轻重音的处理把握感情。无论轻重,长短,升降都是为表现情感服务。读出词句的抑扬顿挫,文句的舒缓轻重。
3、解读文本:
①引导学生分析小序的作用:(时,地,人,事,感。)
②序中叙说了一件事——遇雨。
③赏析上片 雨中苏轼的形象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这是全篇枢纽,以下词情都是由此生发,体现作者敢于积极面对挫折,开朗、宽容、阔达的态度。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某某”。
词人是一个吟啸徐行、拄着竹杖、穿着草鞋、顶风冒雨、不畏艰难、镇定从容、旷达乐观的形象。
④赏析下片 感悟风雨后的苏轼,感悟苏轼的思想内涵
明确:“醉”东坡——笑对人生风雨的达者(达者:度量阔达)
雨停了,苏轼人生中的一场雨也结束了,那么在这场大雨过后,苏轼对人生有了怎样一种新的认识呢?
释然与平静。
阳光总在风雨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风雨过后,必将迎来人生的希望(抓住“斜阳”“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回首往事,人生顺逆心中已无分别(抓住重点词“萧瑟处”“风雨”“晴”) 不要将功名利禄荣辱看得太重,要以超然洒脱的心态去对待。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胜不骄,败不馁,福不喜,祸不悲。
雨过酒醒后的苏东坡是个怎样的人?
明确:“醒”东坡——勘破人生晴雨的智者(聪明的人,不因外界事物而困惑——智者不惑)
4、自由朗读。
从这首短词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上片重点:“谁怕 ?一蓑烟雨任某某”。哪个字最关键?
“任”。虽有风雨,但任风雨漫天,任乱云飞渡,我自岿然不动,潇洒镇静中,有几分倔强、有几分抗争。 板书:任(“徐行”)
——下片关键:“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还有没有雨了?
一切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似的。本无风雨,何来晴明。
②、“归去……”苏轼要往哪寻找归处?(归于自然?归于朝廷?)
苏轼的坎坷人生经历,使他将人生看得清明,看得透彻。他想归哪儿?归于心。找寻心灵的归处。东坡不躲雨,因为他知道“前方亦雨”,人生就是一场雨,无边无际,无可躲藏。最好的避风港就是自己的心灵了。无论是心灵的驿站,还是心灵的家园,都是找寻一种宁静和通达。
三、词中多次写到了雨。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有什么样的情怀,持一种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呢?
“穿林打叶”之雨 ----------自然界中的风雨
“一蓑烟雨”之雨 ---------人生境遇的风雨 (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
“也无风雨也无晴”之雨-----心灵的天空无风无雨(晴雨,不过是人心中的某一幻象而已)
——积极、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四、苏词题材上的一大特色——用生活小事为题材来表现对人生的思考。
艺术手法:对比,比喻,双关
六、结语:心有东坡词,人生无难题。人生再多的雨,经过东坡的过滤,都变成一片晴空了。苏轼为我们撑起了一把伞,撑出了一片晴朗的天空,愿我们活得像他一样明亮,一样豁达。
七、朗读及作业。
课后拓展阅读:梁某某《读韩愈》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定风波》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