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电与热》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电与热》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全面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题
8.4 电与热 (第一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执教
姜某某
教材分析
教材从生活实际出发,利用生活中的用电器在工作时都伴有发热的现象引入电流的热效应。从电炉丝与导线发热不同引出“电流的热效应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探究。又从电能的转化和欧姆定律推导出公式Q=I2Rt,然后利用不同形式的公式进行计算。
教材处理
为了防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畏难情绪,第一课时我主要是通过实验和生活实例让学生对电流的热效应建立感性认识,知道焦耳定律描述了电热与电流、电阻的关系。至于更深层次的了解,例如其它形式公式的推导、50页的想想议议,都放在第二课时,这节课不做处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电流的热效应。
知道焦耳定律,能利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的热效应与哪些因素有关,认识物理研究的方法—控制变量法和转化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电热的利用和危害,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
教学重点
焦耳定律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的热效应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具
烧瓶、煤油、温度计、电阻丝、电源、变阻器、导线
教法
实验法、自学指导法
教学过程
导入:例举常见的电热器,归纳共同特点。
新课:一、演示实验、归纳结论引出焦耳定律。
二、应用焦耳定律解决简单问题。
三、指导学生自学电热的利用与防止。
反馈:
小结:
板书设计
电与热
实验(一) I 、t一定时,R越大Q越多
(二) R、t一定时, I越大Q越多
焦耳定律: Q=I2Rt
Q=W=UIt
课题
8.4 电与热
课型
新授课
执教
姜某某
学法
实验探究法、讨论法、自学法
目标
1、知道电流的热效应。
2、知道焦耳定律,能应用焦耳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3、通过学习电热的利用和危害,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
学 习 过 程
学法指导
预习48页演示并讨论:
如何控制两段电阻丝的电流相同?
如何比较产生热量的多少?
控制变量法
将不易观察到的现象通过其它直观现象显现出来—转换法
探究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跟什么因素有关
实验结论:1、
2、
归纳焦耳定律
内容:
公式:
观察煤油温度的变化
知识应用;
电炉丝通过导线接到电路里,为什么电炉丝热的发红,而导线却几乎不发热?
某导体的电阻是2通过2A的电流时,1min产生多少焦耳的热量?
3、(例题)一根60的电阻丝接在36V的电源上,在5min内共产生多少热量?
根据焦耳定律解释现象
解题要求:
公式
带入数据
(包括单位)
3、结果
自学
电热的利用举例:
电热的防止举例:
结合课本和生活实际
交流反馈:
你的疑惑和收获
思考题:
如果Q=W=UIt ,结合欧姆定律,你能推导出焦耳定律吗?你能推导出其它形式的公式吗?
2、P50想想议议
主题分析公式的适用条件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电与热》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