滔河乡中-韩某某-保卫黄河教学设计

本文由用户“楠dsn楠”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1-06 04:19:52 举报文档

以下为《滔河乡中-韩某某-保卫黄河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保卫黄河》欣赏课教案

滔河一中 韩某某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歌曲《保卫黄河》,感受不同的演唱形式所带来的不同音乐形象.(重点)

2、学习轮唱的演奏形式。(难点)

3、初步了解作品的来历,感受作品磅礴的气势以及所蕴含的爱国情感。加深对祖国的热爱。

课型:

欣赏课

教学过程

导入:

提到“九一八”事变大家一定不会陌生,它是日军侵华的开始,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无尽的灾难,面对如此状况,无数中华儿女奋起抗敌。在这硝烟弥漫的抗日战场上,有人拿起了刀枪,与敌人展开顽强的斗争。而诗人光未然则用自己手中的笔,创作了催人奋进的诗词《黄某某》(后改名为《黄河大合唱》),鼓舞着全国人民奋起抗日,保家卫国。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读后心潮澎湃,思绪万千,他拿到歌词后,在延安一座简陋的土窑里,拖着生病的身体,创作了这部经典大型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今天我们要欣赏的就是其中的第七乐章《保卫黄河》。

二、介绍词作者

光未然:著名诗人、文学评论家。著有论文集、诗集,其中组诗《黄河大合唱》为其代表作之一。

三、介绍作曲家

冼星海:作曲家,被誉为“人民音乐家”。代表作有声乐作品《黄河大合唱》、《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救国军歌》,器乐作品《民族解放交响曲》、《中国狂想曲》等。

四、导学提纲:

1、初听歌曲,整个歌曲的情绪怎样?展现了怎样的画面?

(明确:情绪:雄伟、激昂、热烈。可从音乐的速度快慢、力度强弱、节奏紧密、演唱形式引导。

画面:生动的表现了抗日军民前赴后继、英勇战斗、为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而奔赴战场的壮丽情景。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奋起斗争的英雄形象。)

2、 我们一起来欣赏《保卫黄河》的第一部分,想一想,歌曲采用了怎样的演唱形式?有什麽艺术效果?

(明确:齐唱。 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共同抗日。)

3、欣赏第二部分,听一听,在歌词、旋律都一样的情况下,它们的演唱形式有什么不同? 有几个声部演唱?演唱顺序一样吗?这种演唱形式声音效果像什么?

(明确:有两个声部演唱。不一样,二部轮唱。效果像此起彼伏的波浪,象征此起彼伏的抗日热潮。)

4、第三部分采用了怎样的演唱形式?他想要表达一种怎样的心情???

(明确:三部轮唱。 随着人们不断的加入,声音不断的加强,表现抗日的力量从小变大,由弱到强)

5、欣赏第四部分,想一想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和第一部分相比,旋律都一样,演唱形式也一样,都是齐唱,为什么是高潮?音乐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 ?

(明确:齐唱。力度加强,速度加快,音调升高。随着速度的加快、力度的加强以及旋律音调的升高等音乐要素的变化,表现了全国人民万众一心,最终汇聚成了一股强大的,不可战胜的革命力量,打败日本侵略军。)

6、再听歌曲,对照表格,回顾每一部分音乐形式分别是什么?它所表现的音乐形象是什么?

(明确:ppt出示图表)

导学归纳: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我们的母亲河, 她养育了世世代代的中国人民。过去的人们用自己的鲜血保卫着我们的母亲河,现在在座的各位同学,我们更应该努力学习,为将来建设我们的祖国而奉献自己的力量,做一名无愧的炎黄子孙!

请同学们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可从音乐学习和做人两方面入手)

作业布置:

课下欣赏《黄河大合唱》其余七首作品。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滔河乡中-韩某某-保卫黄河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