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16.珍珠鸟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教学实践改进应用课例
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16.珍珠鸟
姓名:
童星
工作单位:
杜皮铁冶小学
学科年级:
五年级
教材版本:
人教版
一、课程标准要求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3.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4.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二、教材编写意图分析
本文是一篇描写生动、富有诗情画意的状物散文。课文以细腻亲切的语言写出了小鸟由“怕”人到“信赖”人的变化过程。课文前半部分写了两件事, 细腻地表现了作者对小生灵真诚的、无微不至的爱。第一件事,是为刚来家的小鸟,安排了一个安全的住处。虽然朋友把珍珠鸟送来时,它们已经有了一个“舒适又温暖的巢”,但作者仍然精心为它们重新布置了一个幽静的居室,使小鸟能在温馨和谐中开始新的生活。第二件事,是珍珠鸟做爸爸妈妈了,作者决不去惊动它们,每天精心为小鸟一家添食加水,让让鸟妈妈和小鸟们无忧无虑地生活。
课文后半部分,生动地记叙了小珍珠鸟与作者之间逐渐挨近,直至熟睡在他的肩头,对作者真诚信赖的变化过程。在这一部分的叙述过程中,文章三次出现了“小家伙”这个词,让人深深感受到了作者对雏鸟的喜爱之情:第一次:出现在写小鸟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大,胆子越来越大时;第二次:是在写小珍珠鸟跑到稿纸上,围着作者的笔尖蹦来蹦去的发出“嚓嚓”的响声的时候,作者说他“不动声色地写,默默地享受着这小家伙亲近的情意”;最后一次出现在小鸟在作者的肩头睡觉时,作者惊喜地发现“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而且“睡得好熟”。小鸟把他的肩头当成最安全的地方,这种人鸟之间的真情,深深感动了作者,于是,作者于笔尖流泻下了“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感受。我们从中感悟到:无论是人与鸟,还是人与人之间,都需要真诚的信赖,信赖,是创造美好境界的基础。
三、学情分析
这个年段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诵读和初步的感知能力,好胜心强、想象能力丰富,容易形成积极思维、合作交流的互动气氛。只要教师引导得当,学生对文章的兴趣完全可以培养出来。
四、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13给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反复品味文中描写珍珠鸟动作、神态等细腻的描写,读懂课文内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继续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提高默读能力;浏览课文,提取重要语句。
教学重点:认识珍珠鸟在“我”的照料与呵护下发变化的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五、教学流程与策略的简要说明
导入新课。可以参照教学案例。
基本教学思路:
(1)从默读课文入手,然后放手让学生质疑,师生共同梳理问题,确定需要着重研究的问题,如:从哪里可以看出怕人的珍珠鸟后来会一点都不害怕人,而且和作者相处得非常好?这些变化是怎么来的?从哪里体现了“我”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文章最后一句话是什么意思?
(2)引导自读,尝试回答前面3个问题。
首先要求学生认真读课文,理清珍珠鸟在“我”的照料和呵护下发生了哪些变化?进而思考:珍珠鸟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再深入体会: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
(3)组织交流。在自读的基础上,以学习小组的形式交流,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全班交流。
(4)回读全文,并选择自己喜欢的,感受最深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语言特色。
(5)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重点句:“信赖创造美好的境界”。
作者仅仅是为了给我们讲述这样一个故事吗?他想告诉我们什么呢?引导学生体会:如,“作者这么关心、爱护珍珠鸟,人与小鸟相处得这么友好,真令人羡慕!我们也应该与动物和睦相处。”“人与鸟都这么友好,我们同学之间也应该互相信赖、友好相处。”“我们也要像作者一样用自己的爱心滋润周围的一切事物,用信赖去创造美好的境界。”
3.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体会作者和珍珠鸟之间的感情。如:小鸟为什么不怕“我”了呢?你能不能以小鸟的口吻对作者说一句话?当“我”不理睬小珍珠鸟,而它却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一点也不陌生,假如小鸟会说话,这使它会对“我”说些什么?又如:可请学生看插图,想象作者在笑什么?
4.学完全文,建议回读文前的“学习提示”,落实提示中提出的“结合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对‘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的体会。”以加深对课文重点句的理解和认同。
六、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激发兴趣
1、激趣导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鸟儿朋友,瞧!
2、出示珍珠鸟的图片,读读它的特点,问(这是什么鸟呢?)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珍珠鸟》,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把句子读通读、读顺、读准。
2、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了一件什么事?(课文主要讲了朋友送的本来很怕人的珍珠鸟,后来信赖我的事)
3、出示三段句子,检测朗读情况。
(三)、赏析语句,感受信赖
1、出示课文插图,生谈谈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2、出示课文第13自然段。(朗读本段)
3、过渡:同学们除了看到作者与小鸟的心情,字里行间还藏着谁的心情?引导学生体会大鸟已经信赖了作者的感情。(多么美好的画面,这浓浓的情意融在了短短的几句话中,再读读,这段文字,这个画面中还藏着谁对我的信赖?(藏着大鸟的信赖,没有大鸟生气的叫声,也没有它的呼唤,让自己的孩子睡在了人类的肩上,证明大鸟也产生了信赖的心情。)读出大鸟的信赖。
4、这种怕人的鸟很信赖我了。“我”是怎样逐渐赢得珍珠鸟的信赖的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浏览课文,边读边勾画重点的词句,还可以在旁边简要写写你的感受。(完成表格)
5、学生交流自己画的句子,并谈体会。
(四)、感受语言美,体会感情
1、课件出示此环节要求。
2、学生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段落,说明理由。
3、讨论第七自然段某某,改变人称,把自己当成小珍珠鸟来朗读,体会小珍珠鸟的可爱、淘气、自由过渡:终于有一天,这动人的一幕出现了,出示课文插图,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小鸟把“我”的肩膀当作了什么了?大家说一说?(它舒适又温暖的巢;它软软的小床;温暖的港湾;大森林;妈妈的怀抱)这说明小鸟已经——完全对作者信赖了。此时,作者笔尖一动,写下了那一时的感受(板书: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4、文章拓展:课件出示冰心对冯骥才这篇叙事散文的评价,再次感受文章的中心句。
(五)、升华主题,情感延伸
1、从你们的读书中,我感受到你们对课文的理解,信赖是相互的,珍珠鸟如此信赖作者源于作者对它的关爱。读了课文,你们对“信赖,往往创造美好的境界。”是不是有了更深的理解?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
2、请以“信赖,( )”,把刚才说的写下来。
3、我们相信信赖是如此美好,我们祈愿让真诚的关爱充满生活的每个角落,让信赖之情流淌于万物之间!
七、教学评价设计
1:量规的设计 2:档案袋评价 3:档案袋的设计 4:问卷调查法 5:调查问卷的设计
6:访谈法 7:访谈的设计 8:观察法 9:观察法的设计 10:作业与测验法
及时检测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课堂效率。
八XXXXX、板书设计
16、珍珠鸟
怕人--亲近人--信赖人
九、实践反思
1、结合图片入手,直观激趣
在教学前,我出示珍珠鸟图片,引起孩子们的兴趣,结合生动形象的图片,学生通过分享自己喜欢的段落,体会珍珠鸟的机灵可爱,加深孩子们对珍珠鸟的印象和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从孩子们活泼俏皮的朗读中能感受出他们已深深地爱上了这个珍珠鸟。
2、抓住重点段落充分朗读,完成表格,引导学生从中感悟作者和珍珠鸟的关系由远到近到毫无戒备的原因。:“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
3、情感延伸,加深对主题的理解引导学生与文本中的人物对话,使学生与作者进行心灵的碰撞与交流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目的,最后我播放了一组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之间和谐相处的画面,使学生对作者美好感情的体验和对那种美好境界的体味有了进一步的加深,让他们从心底受到震撼和教育。
当然,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这节课中,我也暴露了很多缺点。
一是课堂气氛开始为未充分调动起来,课堂显得太沉静。我的语言比较平淡,感情表达不到位。这本是一篇散文,需要教师声情并茂,只有先感染自己才能打动学生。而我的表现让所有听课老师都觉得教学前部分很紧张,明显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二是课堂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开始到结束,我个人灌输得多,学生读得少,以至于学习效果不明显。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16.珍珠鸟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