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植物种子的萌发

本文由用户“church88”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1-07 04:51:59 举报文档

以下为《教学设计植物种子的萌发》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植物种子的萌发

*_**学 梅某某

一、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描述种子的结构。

说出植物种子萌发的过程及其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

能力方面:

1.学习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学习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认知态度和勇于探索新知的品质。

2.增强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描述种子的结构。

2.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

教学难点:

1.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

2.尝试科学探究,提高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

课时:2课时

课前准备:每位学生浸泡3-4颗大豆种子,教师浸泡大豆种子。

三、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环节:引出本节主题“植物种子的萌发”

组织学生观察自己浸泡24h的大豆种子,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鼓励部分学生在讲台上进行展示、表达。

提出问题:

a.浸泡过的种子发生了什么变化?

b.你浸泡的种子发芽了吗?

引导学生回答问题。

观察自己带来的浸泡后的大豆种子,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通过让学生课前自己浸泡大豆的种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材料、描述实验现象和进行语言表达的能力。



组织学生观察大豆种子的内部结构、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比较玉米种子和大豆种子的异同

1.指导学生观察大豆种子的外形、内部结构。

提醒学生不能一下子将两片叶子掰断,剥去种皮以后,先从与种脐相对的一侧轻轻分开两个豆瓣,再进行观察。

进行巡回指导。

2.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大豆种子结构示意图。

引导学生归纳:

a.大豆种子凹陷处的名称及种子的内部结构名称。

b.胚芽、胚根、胚轴、子叶合称作什么结构。

3.大豆种子我们可以很容易的掰开,分为两半,我们已经知道这两半是子叶,玉米种子呢,我们可不可以把玉米种子从中间分成像大豆种子那样的两半?

玉米种子与大豆种子的结构相同吗?有哪些不同之处?实物展示两种种子。

引导学生一起归纳,玉米种子和大豆种子的异同,引导学生理解胚乳的概念和作用。

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观察。

先观察大豆种子的外形,然后轻轻剥去种子外面的表皮。按照从外到里顺序,仔细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对照书中插图,辨认种子结构,说出结构的名称。

再次通过多媒体课件观察大豆种子的结构,与老师进行互动,回答问题。

跟随老师的引导,结合日常生活实际,比较玉米种子和大豆结构的异同。

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学生能够回答出玉米种子不能像大豆一样,一掰为二,但二者都有种皮、胚芽、胚根、胚轴。

认真听老师讲解胚乳的概念和作用。

通过学生自己去感知、去观察,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培养学生自主观察、探究的能力,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利用日常生活实物和实际现象,激发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体会到运用生物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的乐趣。



结合日常生活现象,引导学生学习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和外界条件

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

1.实物展示饱满的大豆种子和干瘪的大豆种子。

提出问题:a.什么样的大豆种子可以萌发?

b.如果把饱满的大豆种子煮一下,种子还会不会萌发?

2.实物展示饱满玉米种子和虫蛀的玉米种子。

提出问题:什么样的玉米种子可以萌发?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种子萌发需要的自身条件: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

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设置情境,农民伯伯在种植农作的时候,多数是在春天播种,而不是在寒冷的冬天播种,播种之前土地往往需要松土,播种前后往往浇一些水。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春天播种情境的图片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在情境图片中,显示出了种子的萌发需要的三个条件,同学们进行小组讨论,我们待会找同学回答。

多用问题引导学生,修正学生的回答,直到学生贴近生物学术语的表达。

归纳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联系日常生活,紧跟老师的引导。

认真观察老师带来的饱满的大豆种子和干瘪的大豆种子,回答问题。

观察饱满玉米种子和虫蛀的玉米种子,回答问题

讨论并回答种子萌发需要的自身条件: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或者学生能够回答出,种子必须是活的、完整的、没有虫蛀的都可以。

跟随老师的描述以及课件上的图片展示,进入情境,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阅读教材“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清楚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

小组讨论能够得出: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科学知识的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锻炼学生从教材中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提出,让学生注意力集中,专注思考,也更加容易进入老师设定的教学情境,便于理解知识。小组讨论中可以锻炼学生与他人进行合作交流的能力、语言组织能力。



实验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

分组:4人一组(小组内成员做好分工)。

引导学生对“影响种子萌发的一个外界条件水进行探究”。

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进行实验。

提醒学生设置对照实验。

明确如何进行实验观察、记录。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

督促每天定时观察、记录种子萌发的情况。

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种子萌发的动态过程。

参与讨论如何进行实验来探究水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自行分组,并在小组内明确所承担的任务。

(7天后实验结束,小组组长,汇报实验现象、实验记录。)

观察种子萌发的动态过程。

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设计、实验观察,自主获得科学知识及实验探究能力。

在小组合作中,锻炼学生与他人进行分工合作交流的能力。



本课小结

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快速回忆大豆种子的结构,种子萌发的条件。

提出问题:种子萌发时,胚根、胚芽、胚轴将发育为哪些部分?

与学生进行互动。

与老师互动,观看多媒体课件。

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完成课后自我评价。

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

应用和巩固所学的知识。



作业布置

1.每组按时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2.画图:大豆种子结构的示意图。



提高学生在进行科学探究时的合作意识。巩固所学知识。





四、板书设计:

第一节、植物种子的萌发

1.

种皮

种 子 子叶:贮藏大量营养

(大豆)

胚芽 发育成茎和叶

胚轴 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分

胚根 发育成根

2.大豆种子与玉米种子的异同

3.种子萌发的条件

(1)自身条件: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

(2)外界条件:一定的水

充足的空气

适宜的温度

4. 实验探究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教学设计植物种子的萌发》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