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讲课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
2.观察不同浓度的溶液对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影响,掌握此方法的具体应用。
3.通过观察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明确渗透系统的组成以及具体应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的科学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大胆提问和假设,具有积极思考、大胆质疑的科学精神。在小组讨论和交流中学会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注意事项。
难点:如何提出问题和作出假设
【教学方法】探究法、实验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在夏天,蔬菜经常会变得发蔫,这是为什么?菜农出售蔬菜时,经常会在蔬菜上喷洒水,蔬菜就会变得新鲜坚挺,这又 是为什么?你还能举出哪些例子?
植物在失水和吸水
学生1:吃白菜馅儿饺子的时候,放盐后一会儿就会有水渗出。
学生2:萎蔫的萝卜放清水中,会挺立
学生3:对生物施肥过多,会造成“烧苗”
XXXXXXXXXXXXXXX..
以生活中常见实例引入探究,引发学生兴趣,激活思维。
植物细胞的失水和吸水是如何发生的?在怎样的条件下发生?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思考讨论。
提出想探究的问题,并与小组同学交流。
激活学生思维,体验合作交流,尝试提出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本组问题,提出各个小组探究性的假设
参考案例:某小组提出的问题是:“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吗?”针对这一问题,作出的假设是“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理由:植物细胞膜和液泡膜都是生物膜。做饺子馅儿时,因为放盐,菜中水分大量流出,与红细胞失水很相似。
讨论合作作出有探究价值的假设
教师给每个小组提供材料用具:紫色的洋葱鳞片叶、镊子、滴管、载玻片、吸水纸、显微镜、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清水。
思路:将植物细胞浸润在较高浓度的蔗糖溶液中,观察其大小变化,再将细胞浸润在清水中,观察其大小变化。
学生预期结果:由于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而蔗糖分子不能通过,因此在蔗糖溶液中植物细胞的中央液泡会变小,细胞皱缩;在清水中植物细胞的中央液泡会变大,细胞膨胀。
方法步骤:
1. 将一片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向外对折,撕取一层外表皮细胞,用镊子取下,制成临时装片。
2. 用低倍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中紫色的中央液泡的大小,以及原生质层的位置。
3. 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蔗糖溶液,在盖玻片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这样重复几次,盖玻片下面的洋葱鳞片叶表皮就浸润在蔗糖溶液中。
4. 用手机摄像头紧贴低倍显微镜目镜,进行摄像,看细胞的中央液泡是否逐渐变小,原生质层在什么位置,细胞大小是否变化。
5. 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入清水,在盖玻片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几次,洋葱鳞片叶表皮又浸润在清水中。
6. 用手机摄像头紧贴低倍显微镜目镜,进行摄像,看中央液泡是否逐渐变大,原生质层的位置有没有变化,细胞的大小有没有变化。
教师在各小组内进行观察看其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否正确,给予指导。
找比较好的小组进行摄像。
进行实验
观看摄像
记录实验结果
试剂
中央液泡大小
原生质层的位置
细胞大小
蔗糖溶液
清水
根据现象得出结论
提出问题:
你实验成功或失败的关键?
学生总结实验成功的关键步骤
洋葱鳞片叶颜色深,易于观察
临时装片制作成功
失败的原因:
用洋葱鳞片叶颜色太浅
蔗糖溶液浓度太大,已使细胞死亡,所以不能回复
结论: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植物细胞在低于细胞液浓度的外界溶液中植物细胞会吸水,在高于细胞液浓度的外界溶液中植物细胞会失水。
植物质壁分离的原因:
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
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可以使实验理解更透彻,且使学生学会分析、总结,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引导学生总结探究活动的步骤和方法
总结:
观察现象-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明确探究方法
评价学生探究。肯定和鼓励学生在探究中表现。
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快乐。
板书: 探究实验“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 选材: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
选材原因:有较大的液泡,液泡中有色素,便于观察
2. 探究实验的步骤:
观察现象-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3. 植物质壁分离的条件:1.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
2.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
教学反思:
?2.1?自我肯定之处
?????上完这节课后,师生的教学情况是令人满意的,基本上达到了课前的预期目标。本节课的优点比较突出,也出人意料之外:
???利用“包饺子时用白菜做馅需要放一些盐,凉拌黄瓜时拍碎黄瓜也需要放一些盐,但放盐后一段时间会有水出现,这些水是从哪里来的?”作为本节课的引言,从学生的亲身生活体验入手创设问题情境,这个情景创设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无论学生学习能力是高还是低,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来,我觉得这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
?????第一次尝试这种先实验得到现象,再透过现象溯本追源的教学模式,也充分调动了自己的积极性,课前环环相扣的问题设置,尽管绞尽脑汁,但使整个课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不免也小有激动,同时也享受了精心设计带来的乐趣。
2.2??需要改进之处
????但本节课的教学在某些方面还不尽如人意,值得我在今后的教学中着力改进:????由于是借班上课,对学生的情况了解不够,过高估计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探究实验部分课前预设时间为15分钟以内完成,但课堂上探究实验的实际完成时间为25分钟,大大超出了自己的预设范围,尽管自己已尽力调整,但仍然导致后半部分课堂比较仓促,整堂课有点儿虎头蛇尾的感觉。
???由于课堂上探究实验所用试剂不同,使用30%蔗糖溶液和使用50%蔗糖溶液的组别,在完成质壁分离实验后,使用50%蔗糖溶液的组别,质壁分离现象无法复原,由于时间的原因没有给学生进行解释。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讲课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